城市發展集團(CDL)與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Parks)聯合舉辦了一場名爲“改變現在,拯救未來”的展覽。本次展覽設立在新加坡植物園內的“零能耗”城市發展綠藝廊(CDL Green Gallery)中,將從2021年的7月15日持續至2022年的3月份。展覽希望給予“2021年永續發展與環境部(MSE)氣候行動周”支持,呼籲全球各界人士和組織關注和參與到全球氣候問題中來。展覽也展示了新加坡向自然城市的轉變,這是緩解氣候變化影響的一項關鍵戰略,同時將創造一個更可持續、更宜居、更美麗的城市。
https://chio.space/virtual-tour/cdl-green-gallery
城市發展綠藝廊(CDL Green [email protected] Heritage Museum)
城市發展綠藝廊—— 新加坡首個“零能耗”的綠藝廊。城市發展綠藝廊于2013年爲慶祝城市發展集團成立 50 周年捐贈建造。藝廊坐落于新加坡植物園中,占地面積3,380 平方英尺,從設計之初就秉承環保可持續理念,建築采用了兩個生態環保特性:Hempcrete—— 一種生物複合材料;和預制的模塊化系統——將現場施工時間縮短至 24 小時內。同時屋頂采用太陽能電池板,年發電量超過31,000 千瓦時,足以支持藝廊一年的電耗。
城市發展綠藝廊還擁有其他特色環保概念設施:東西面綠植牆——以吸引和豐富動植物多樣性;屋頂綠化——有效緩解建築周圍的城市熱島效應;節能內飾——LED燈以及節能空調系統。
展覽開幕式由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女士(Grace Fu)主持啓動,開幕式還舉辦了高級別小組討論, 主題爲“建設可持續發展未來,跨國界通力合作”(Build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 Collaboration Beyond Borders and Sectors)”,組織成員除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女士(Grace Fu)以外,參與的也包括加拿大駐新加坡最高專員麥克唐娜女士(Lynn McDonald),新加坡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拉古納丹先生(R. Raghunathan),安永新加坡與文萊執行合夥人兼東盟IPO服務主管羅錦偉先生(Max Loh)。共同爲推動解決全球氣候問題添磚加瓦。
傅海燕女士(Grace Fu)還分享了“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的更多詳情。該計劃于今年2月份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Parks)啓動的全國性可持續發展議程,計劃的關鍵支柱之一是將新加坡改造成一個自然之城。其中包括了未來15年將建設1000公頃綠地,開發超130多公頃的新公園,並同時使170公頃的公園植被和自然景觀更加茂盛。因此,市民將享受更清潔的空氣以及更涼爽的居住環境,務求讓每戶家庭只需步行10分鍾即可抵達公園,從而提供城市居民更多接觸自然,融入自然的機會。這些舉措將助于加強新加坡自然棲息地的生態多樣性,增強氣候適應能力,提升城市碳彙能力。
“改變現在,拯救未來”展覽利用非接觸式互動展示,通過四個區域向參觀者展示全球氣候的嚴峻問題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屆時,現場將展示新加坡向“自然之城”轉型的關鍵戰略。
改變現在,拯救未來
本次展覽共設有四個區域對應四個主題:
一、全球通力合作應對氣候問題——明確全球目標和應對行動
二、建設自然之城——聚焦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Parks)綠色可持續發展舉措
三、推進低碳淨零建築環境——城市發展集團綠色建築理念,低碳運營措施及可持續創新技術展示
四、跨國界協作——全球各界傑出領袖及公共部門關于應對“嚴峻氣候問題”的決心與宣言。
爲了匹配本次展覽主題,倡導積極應對全球極端氣候的行動,展館建築取得了“淨零認證”。展區運營及其多媒體裝置所需要的能源均來自現場太陽能發電以及循環再生能源。展覽還加入了一系列與全球及地方氣候行動夥伴開展的專題活動,包括世界綠色建築協會、彈性城市網、C40城市、亞太房地産協會、新加坡政府以及聯合國全球契約網。同時爲了方便海外參觀者能夠線上觀展,城市發展集團還在線上創建了一個虛擬展區,https://cdlsustainability.com/ 有興趣可搜索參觀。
城市發展集團總裁郭益智先生(CDL Group CEO, Mr Sherman Kwek)表示:“非常榮幸與長期的合作夥伴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Parks)聯合舉辦這次的展覽,並集結全球各界的資源和力量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問題。這次的“淨零”展,涵蓋了各類可持續發展問題和氣候問題,展示了我們關于新加坡創建自然之城的共同願景。有科學家曾表示,碳排放量必須每年下降7.6%,才能控制全球溫度在2030年僅提高1.5攝氏度的上限。在2020年,即使全球的生産生活處于幾乎停滯的狀態,碳排放量也只減少了7%。希望參觀者通過我們這次的展覽可以意識到保護地球,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人人有責。提高意識、積極行動、通力合作,我們將有機會改變現狀,拯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