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接手粥品攤位至今,邱天發和太太一起努力打拼,雖然每天工作約15個小時,雙手也因不時燙傷而“傷痕累累”,但邱天發仍樂在其中,也感謝顧客的支持。
每一碗粥,除了真材實料,還有老板滿滿的心意。
邱天發(53歲)16歲時就打包行囊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闖蕩,在朋友的介紹下到一家港式餐館當學徒,一切從打雜開始。現已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的他說:“我沒有學問,只能做吃的。作爲學徒,什麽都得做,先從切菜開始,之後也學包餃子等等。”
在餐館廚房工作時,邱天發仔細觀察大廚一舉一動,在旁“偷師”。他說:“以前稱食材和調味料時,沒有人用公斤和磅,都是用藥材店常見的傳統秤……廚師放入材料後,我就在旁自己計算時間。”
1997年,邱天發離開餐館到食閣打工,主要售賣燒臘。後來,有朋友在大巴窯五巷第75座小販中心租下攤位賣粥品,他就把手藝傳授給朋友。他說:“朋友做了一年多就不做了,我覺得可惜,決定接手,當然,一開始完全沒有信心。”
邱天發笑說,他是膽小鬼,幸得到朋友的鼓勵,才有信心踏出第一步。“我就試試看,賣粥沒有秘訣,就是用心,我們用的都是真材實料,再來就是要注意火候。”
2014年接手攤位至今,邱天發和太太一起努力打拼,他每天早上9時30分就到攤位准備食材,一直到晚上11時才收攤。雖然每天工作約15個小時,雙手也因不時燙傷而“傷痕累累”,但邱天發仍樂在其中,也感謝顧客的支持。
他說:“有回頭客就好,已經很滿足了。生活最重要是開心,這樣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