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沖擊,全球民航業淒風冷雨,沒有哪個國家的航空公司能獨善其身。
即便是幾經風雨的老牌航空公司也未能抗住。
如果在全亞洲範圍內評選一家最負盛譽的航空公司,我相信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得票一定名列前茅。
這是源于新航一直以來的值得稱道的服務,優異的管理水平,長期的盈利,多次被評爲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雖然如今人們都把目光放在中東土豪航空公司身上,被他們的奢華所震撼。
但過去服務最好、最奢華的頭等艙一直在新加坡航空那裏。
一、卓越的新加坡航空
其實我們過去一直在學習新加坡航空,而非美國航空公司,因爲新加坡航空在某種程度上比美國的航空公司優秀得多。
一方面是其只是個城市國家,沒有龐大的腹地市場。
另一方面本國人口有限,做航空樞紐中心面臨著諸多挑戰。
但新加坡航空公司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翼哥以爲新加坡航空有三絕:
一絕:全新的飛機。
新航的飛機一直保持在7成新以上。
在新航見不到10年以上機齡的飛機。
新航的經營策略是這樣的:
飛機購置之後幾年之後就處理掉,一方面因爲飛機比較新,處置價格還是比較高的,另一方面保障機隊飛機都比較新,運營維護成本就比較低。
截至2021年3月底,新航擁有113架飛機,機齡僅5年1個月。
我國航空公司向來機隊比較新,但仍無法與新航相比。
新航旗下的低成本航空酷航機齡也僅6年1個月。
二絕:空姐的服務。
新航的服務在行業內絕對首屈一指的。
如果你在新航當過空姐,到其他航空公司應聘一般都很順利。
幾十年以來新加坡航空一直在維護自己高端的地位,高質量的服務從來沒有消失過,對空姐的客艙服務有著非常嚴格的規範。
前些年,許多國內民航單位都曾向新航學習過其服務理念。
三絕:機上的餐食。
國內是四川航空的餐食首屈一指。
在國際,新加坡航空的餐食赫赫有名,頭等艙、商務艙的飛機餐沒得說,就連經濟艙都有菜單。
因爲新航的服務非常好,因此新航在兩艙旅客方面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
當然,新航的經營管理水平也是全球一流的。
總之,新加坡航空在民航業就是服務的典範,業界的傳奇。
在過去許多年,新加坡是亞太地區的航空樞紐中心,新航在承運了大量的中轉旅客。
隨著中東三大土豪航的出現,加上我國民航業的崛起,紛紛打造航空樞紐中心,新航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定的沖擊。
但新航仍然保持著較好的業績。
2017-2018財年(新航財務年度是從4月1日到下年的3月31日)營收158.06億新元,淨利潤9.37億新元。
2018-2019財年營收163.23億新元,淨利潤7.22億新元。
淨利率在5%-6%之間,在全球航空樞紐競爭壓力之大,在我國民航國際航線仍存在著巨大虧損的情況下,全部是國際航線的新航取得這樣的成績是非常厲害的。
二、疫情沖擊下的巨虧
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重創了全球民航業,其中對像香港、迪拜、新加坡這樣全球性的航空樞紐打擊更大。
因爲他們都沒有腹地市場。
我國的航空公司很快減虧了。
美國的航空公司迅速複蘇了。
但國泰航空還在冰封狀態,難以複蘇。
與國泰航空情況差不多的新加坡航空如今的日子也非常難過。
2020-2021財年,新航旅客運輸量僅59.6萬人次,比上一年度的3580萬人次,銳降98.3%。
客運量只有上一年度的1.7%,這個數字是多麽的可怕。
新航的客座率更是從82.4%降至13.3%。
13.3%,意味著8個座位才坐一個人。
幸虧新航還有7架貨機,貨機的火爆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航的困難。
新航雖然也裁減了一些員工,但削減規模並不大。
2020-2021年度,新航集團員工25547人,比上一年度減少了7.5%。
但是新航的員工薪酬在大幅下降,較上一年度大幅下降了55%。
2020-2021財年,新航營業收入38.16億新元,同比大幅下降了76.1%。
當年虧損42.83億新元,折合人民幣206億元。
一年巨虧206億元,新航的虧損金額在全球航空公司中也算是多的。
2021年二季度,新航的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比較艱難。
2021年4月-6月,新航營收12.95億新元,同比增長52.2%。
淨虧損4.09億新元,比上一年減虧7億新元,虧損金額折合人民幣20億元。
二、兩次折戟中國市場
新航一直明白自己的短肋所在。
崛起的中國市場對新航來說無疑是很具吸引力。
可惜的是新航試圖兩次進軍中國市場都宣告失敗,實在令人歎息。
第一次聯手東航遭國航阻截。
2007年5月,東航試圖引入新加坡航空以及其母公司淡馬錫作爲戰略投資,從而實現能力與品牌的雙提升,特別是雙方在樞紐方面的聯手合作,給國航、國泰這一對戰略組合帶來了較大壓力。
2007年11月,國航半路殺出,提出比新航更高的價格收購東航,打造超級承運人意圖凸顯無疑。
其後,網絡上東航賤賣國有資産聲浪漸起。
2008年1月,新航入股東航方案遭股東大會否決,國航聯手國泰成功阻擊新加坡航空戰投東航。
其後,國航再度提出要收購東航,最後雖然沒有成功。
但東航與新航的合作已被國航成功阻截。
新航的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努力宣告失敗。
第二次戰投海航遭夭折。
2018年1月,海航控股運作重組,其中引進淡馬錫作爲戰略投資者最爲關鍵,引起資本市場的普遍關注。
因爲淡馬錫帶來的不僅僅是70億元,作爲資本市場國際級的大佬,在這風雨飄搖的時代,國際資本對海航的認可至關重要。
此外淡馬錫旗下還有一家世人皆知的新加坡航空公司。
淡馬錫進來不僅僅是作爲投資者,看中中國廣大市場,並需求在航空層面的全面合作才是其真實意圖。
10年一個輪回,淡馬錫再次來到中國民航,這次選擇的是海航。
但隨著海航危機越演越烈,老道的淡馬錫自然嗅出了其中的味道,最終淡馬錫放棄參與海航控股的重組。
海航控股重組失敗。
新航借助于母公司淡馬錫再次進入中國的夢想破滅。
新航兩次與國內航空公司的合作均告失敗,在翼哥看來是一件比較遺憾的事。
在翼哥看來,新航屬于一家非常優秀的航空公司,在全球民航業中的地位有目共睹,如果能與其合作,學習其在經營管理、服務保障、品牌塑造,尤其是航空樞紐的打造等方面的經驗,對我國航空公司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