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局長孟文能說,有了更強的信息披露,投資者將能夠更好地了解ESG基金的投資准則。屆時投資者可以從單一發售文件中,獲取更多有關基金投資過程的信息,以及該基金的ESG投資策略的風險和限制。
呂愛麗 報道
隨著綠色投資成爲主流,市場須有更嚴格的披露要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在明年初,針對以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爲投資目標的本地零售基金,列出必須滿足的披露標准。
有了更強的信息披露,投資者將能夠更好地了解ESG基金的投資准則。
屆時投資者可以從單一發售文件中,獲取更多有關基金投資過程的信息,以及該基金的ESG投資策略的風險和限制。
投資者還將定期收到更新,以了解所投資的ESG基金是否已經實現它的投資目標。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昨天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辦的論壇演講透露上述計劃。
他指出,全球大約五分之一的資産都被包括在采用某種形式ESG標准的基金裏面。
然而,若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全球能源項目投資到2030年必須比現有水平增加一倍以上。
孟文能說:“綠色金融若要有效運作,我們必須解決三個‘D’——數據(data)、定義(definition)及披露(disclosure)。”
數據方面則要提高數據的質量、更容易取得數據以及數據必須可比較。
孟文能指出,若要評估企業面對的風險,爲可持續發展貸款或價值投資准確定價,貸款人和投資者都必須獲得可靠和可比較的數據。
可是,絕大多數企業無法提供這些信息。獲取數據仍然須要依靠人力,過程繁瑣,成本高昂。這些數據的驗證和報告過程也不夠透明。
孟文能認爲,科技或許可以協助克服一些挑戰。例如使用區塊鏈平台,確保ESG認證的來源,或通過物聯網設備和感應器,直接在源頭實時測量碳排放和汙染水平。
孟文能也說,若要提供可持續發展資金,各個市場對有助于實現氣候目標的活動須有共同定義或分類,否則跨境綠色資金流動將受到嚴重限制。
“我們不太可能有一個單一、全球的分類法。但隨著愈來愈多司法管轄區發展自己的分類,我們必須確保它們是兼容或互通的。”
除了定義和分類不一,在全球有200多個關于可持續發展報告和氣候相關披露的框架、標准和各式指導,造成企業可選擇性披露。
孟文能透露,金管局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就強制金融機構披露氣候相關信息征詢市場意見。所有銀行、保險和資産管理公司預計從2022年起進行氣候相關的披露,金管局的咨詢將側重于如何將這些期望轉爲強制要求。
改善數據、定義和披露之外,綠色金融發展還須有強大的專業能力和知識來支撐。在金管局支持之下,新加坡國立大學將成立可持續金融和綠色金融研究所(Sustainable and Green Finance Institute),該所的一個重點是制定一個評估和衡量可持續發展及其影響力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