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1992年南巡前後,中共黨內改革與保守路線曾有過嚴重鬥爭。南巡期間,鄧小平在珠海召開一次秘密會議,與會人員陣容強大,江澤民有被喬石替代的可能。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所著《鄧小平時代》披露,亟欲得知珠海會議確切內容的江澤民,說服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賈慶林給了他一份會議錄音;此後不久官方就宣布賈慶林入選政治局。
鄧小平南巡突破
鄧小平在1990年和1991年未能讓國家回到改革開放的快車道上,但是由於香港的媒體和珠海的一次會議,他在1992年取得了戲劇性的突破。
按照行程安排,鄧小平沒有舉行記者招待會,但他在深圳的消息一傳出,香港記者便蜂擁越過邊境前來報道他的南行。1月22日,鄧小平到達深圳三天後,香港的《明報》就爆出了他南行的消息和加快開放的意見。該報還說楊尚昆也在深圳陪同鄧小平。敏感的香港讀者立刻意識到,鄧小平的南行並非尋常的家庭外出度假。
香港左派報紙的編輯仍記得很多同事因支持「六四」示威而被解僱,因此在報道鄧小平的行程和講話時忐忑不安,但他們仍然在1月23日同香港電視台一起報道了鄧小平來到深圳的消息。由於中國的宣傳部門無法在毗鄰香港的大陸地區屏蔽掉香港的電視信號,廣東南部有數百萬人在香港電視台上看到了鄧小平在深圳的部分畫面。
北京那些站在謹慎的計劃官員一邊的宣傳幹部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儘管鄧小平南行的消息已在華南各地傳開,但他們可以繼續裝聾作啞;或者承認這次南行,但儘量弱化鄧小平對那些在改革開放上立場更保守的人的抨擊。同時,鄧小平的支持者——那些希望允許他們加快發展的南方當地幹部,則願意冒險把鄧小平的意見傳播出去。
由於鄧小平在深圳和珠海引起的關注,保守的媒體負責人很難對他的南行佯裝不知,但他們還是努力這樣做了。2月3日,北京的電視台播出了鄧小平和楊尚昆與上海領導人參加過年團拜會的消息,但隻字未提他的深圳和珠海之旅或推動改革的努力。同一天,英文版《中國日報》註銷一幅楊尚昆和鄧小平在深圳拍攝的照片,但並未註明照片日期。2月4日,上海市委下屬的《解放日報》的編輯很聰明,他們沒有提鄧小平南行,但在頭版註銷一篇文章讚揚鄧小平解放思想的努力,這是得到三中全會批准的,也可以視為給上海要上馬的大項目助力。不過,當時廣東和上海的當地媒體都極想傳播鄧小平南行的消息,加之鄧小平南行在華南已是家喻戶曉,北京的宣傳部門也無法阻擋外界知曉鄧小平南行的目的。
在珠海,鄧小平召開了一個表面上與軍事規劃——在江澤民領導下,這項工作又熱了起來——有關的會議。鄧小平把他在武漢說過的話又重複了一次:「誰不改革,誰就下台……我們的領導看上去像是在做事,但他們沒做任何有用的事。」鄧小平在珠海出席的這次有關「軍事規劃」的會議是由六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喬石主持的。由於喬石分管國內治安,開這樣的會也順理成章,但喬石也被很多人認為具備擔任最高領導人的素質,是江澤民的潛在競爭者,所以這次會議也可能和中國的領導層的人事安排有關。對江澤民來說更加意味深長的是,出席會議的還有國家主席兼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和另一名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將軍。到會還有楊尚昆的弟弟、解放總政治部主任兼中央軍委秘書長楊白冰。這些幹部都與安全問題有關,但他們對加快改革的必要性的認識也與鄧小平意見一致。
中國出版的有關鄧小平南巡的書中沒有提到珠海會議,官方的《鄧小平年譜》中也沒有相關紀錄。這種省略不難理解,中共領導人不想向群眾透露黨內矛盾。但是,會議的與會者和珠海的觀察者所透露出的消息,從江澤民在會後幾周內的反應中得到了證實。出席會議的軍隊領導人的強大陣容表明,如有必要,軍隊高層願意擁護一個新的領導人。
江澤民的反應
亟欲得知珠海會議確切內容的江澤民,說服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賈慶林給了他一份會議錄音;此後不久官方就宣布賈慶林入選政治局。江澤民並沒有在過年給鄧小平打電話的習慣,但是在2月3日,即鄧小平離開珠海五天後,江澤民打電話給鄧小平拜年。他後來承認,這次通話並非隨意而為。此後江澤民便成了更大膽的改革派。
鄧小平於1月31日到達上海,在那裡休息了三周。與在特區時相比,他邁著更加從容的步伐視察了浦東的開發,審閱了他在深圳和珠海講話的文稿。他還遊覽了剛完工的浦東大橋以及楊浦大橋的建設工地。他再次作了「自我批評」,說過去沒有把上海建成特區是一個錯誤,但是他提出,上海現在起步可以利用它作為後來者的優勢,從廣東的經驗中學習,能夠把事情辦得更好。
同時,由曾做過華國鋒和胡耀邦秘書的鄭必堅牽頭的一個寫作班子,寫出一個對鄧小平在深圳和珠海的講話作了系統總結的稿子。他們先是拿到了廣東幹部準備的一份兩到三萬字的鄧小平南行講話紀要,和鄧小平一起作了數次修改後,把它濃縮為一個七千字的報告。與鄧小平在行程中的生動講話相比,這個報告看上去官方色彩更濃一些,它在鄧小平離開上海前完成。
鄧小平在上海停留期間,陳雲也住在上海,但鄧小平沒有安排與他見面。不過楊尚昆主席和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親自去給陳雲拜了年。像陳雲這樣老練的領導人自不難理解鄧小平這些精心謀劃的動作在政治上的微妙之處,也不難了解鄧小平加快改革的努力所得到的軍界的強力支持,以及浦東開發計劃所得到的上海市委的熱烈擁護。
鄧小平十年來一直忙於工作,從未逛過商店,但是他有一天上午去了當時中國最大的零售商店——上海第一百貨公司。他在這裡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消費品,這與14年前改革剛開始時消費者在貨架上看到的可憐的供應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只會使他對中國的進步感到更加自豪。在女兒鄧榕的幫助下,他給孫子們買了幾枝筆,作為送給他們的禮物。
當鄧小平踏上回京的列車時,他有理由期待自己的南行達到了目的,現在江澤民要加快發展與改革了。確實,從2月20日鄧小平離滬回京到3月6日,《深圳特區報》的人對鄧小平會取得最後的勝利相當樂觀,大膽發表了八篇詳細報道鄧小平南行的系列文章。雖然北京宣傳部門的領導試圖阻止這些文章進入北京,但最終仍無法避免它們被全國的讀者看到,當然也包括首都北京的人。
2月中旬,鄧小平回京前幾天,江澤民已經在公開說,他擁護鄧小平進一步改革的呼籲。江澤民通過從珠海得到的報告認識到,鄧小平已經下定決心,假如他不大膽推進改革開放,鄧小平就會讓他靠邊站。江澤民從鄧小平的南行中,能夠看到他爭取到了北京和地方重要領導人的很多支持。後來江澤民也承認,當時他斷定鄧小平的觀點會占上風,他的明智之舉就是支持這些觀點。
鄭必堅整理出的鄧小平特區講話概要完成後,江澤民經政治局批准,把稿子發給了人數有限的最高層幹部。與鄧小平的即興講話相比,整理後的講話稿已不那麼咄咄逼人,但依然有力,直截了當。當黨內領導層開始意識到鄧小平南行所受到的關注並讀過報告後,他們認識到鄧小平儘管已經年邁,但他在發動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他的擁護者正在迅速增加。上海、廣東等地的領導人希望加快市場開放,對其結果更加樂觀,所以都站在了鄧小平一邊。即使沒有鄧小平的南行,外國制裁的逐漸取消和保守派在降低通脹壓力上取得的成功,也會使中國的領導層提高發展目標。但是鄧小平的南行及其成功地讓江澤民轉變立場,使變化來得更早,並以更快的步伐持續下去。
儘管江澤民開始轉向鄧小平的觀點,全國性的媒體仍遲遲沒有宣傳鄧小平的南行和講話內容。2月20日,鄧小平回京的前一天,保守派的雙月刊《當代思潮》為維護計劃官員的謹慎觀點作出了最後抵抗,發表了鄧力群的一篇無疑是反映陳雲觀點的文章。該文稱,主要危險不是來自左,而是來自右。「信奉自由主義執迷不悟的人,正是打著反『左』的幌子,反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如不加以反擊,結果必然是各種反共思想的大泛濫。」
然而潮流已變。文章註銷來之後,保守派的聲音日漸衰落,因為江澤民及其同事開始讓民眾作好準備,他們要響應鄧小平加快發展的呼籲。2月21日,即鄧小平回京當天,《人民日報》刊發了根據鄭必堅整理的講話稿撰寫的社論,題為〈更大膽地進行改革〉。社論仍然未提及已被香港媒體大肆報道了一個月的鄧小平南行。但是一周後的2月28日,北京領導人下發了根據鄧小平一周前的講話寫成的中央2號文件,在更多的高層幹部中傳閱。就像大多數黨的文件一樣,它措辭慎重,四平八穩,失去了鄧小平最初講話的力量與活力。文件的標題是〈關於傳達和學習鄧小平同志重要講話的通知〉。它只印發給了全體中央委員和個別團體,例如中央黨校的2,000名學員和教師。
在3月9日至10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全部15名政治局委員討論2號文件時,形成了一致支持文件的意見。鄧小平以地方幹部的支持作為後盾奮力前行,他利用了香港媒體並動員軍隊的支持。但是他也利用了經濟領域傳來的喜訊。不但通脹在陳雲的努力下得到控制,工業也開始增長,出口強勁,外國開始放鬆制裁。經濟擴張的氣氛已經大為改善。
在政治局會議上,楊尚昆主席首先發言大力支持文件,江澤民隨後也表示完全擁護鄧小平的意見,承認自己在推動改革上行動不力。政治局一致肯定了鄧小平南行講話中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觀點,同意把它作為將在年底召開的中共十四大的核心內容。鄧小平後來也同意將2號文件作為三卷本的《鄧小平文選》的最後一篇文章。熟悉鄧小平言行的人,不會對他的意見的基本思想感到意外:更大膽地實行改革和對外開放。
3月的政治局會議之後,鄧小平南行講話的要點就成了官方政策的指導方針。3月11日,政治局會議後的第二天,也是鄧小平開始南行兩個月以後,新華社終於正式報道了鄧小平南行的新聞,並在相關社論中提出要更大膽地實行改革開放。但是直到3月31日,《人民日報》才終於「歸隊」,刊登了鄧小平視察深圳的詳細報道。
氣氛的變化
隨著鄧小平南行的消息得到全面報道以及政策開始發生變化,鄧小平的講話也成了著名的「南巡談話」。「南巡」是帝制時代皇帝巡視南方(指長江流域,不像鄧小平南下那麼遠)時使用的說法。為了消除鄧小平像個皇帝的印象,官方的說法換成了更為中性的「南方談話」。
保守派幹部意識到了鄧小平講話得到的普遍擁護,勉強同意了反映鄧小平講話精神的文件。在3月20日全國人大的年度會議上,人大代表中間的政治氣氛反映著鄧小平南行帶來的幹勁。知識分子和軍隊幹部利用已經變化的氣氛,在各自單位向左傾思想發起了進攻。楊白冰在3月23日宣布,軍隊要「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這是在明確警告那些拖後腿的人。
5月底,黨中央印發了旨在貫徹鄧小平政策的4號文件。文件宣布開放長江沿岸的5個內陸城市和9個邊境城市,並宣布30個省會城市一律享有和經濟特區同樣的特殊政策。
南行後的幾個月里,鄧小平並沒有同江澤民見面,告訴他如何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也沒有明確表示支持江澤民。實際上,據江澤民說,他覺得鄧小平仍在考驗他,潛在威脅猶在:假如江澤民不全力支持改革,得到軍隊擁護的鄧小平有可能用喬石把他換掉。
江澤民決心在鄧小平的最後考試中過關。春季,在公開場合,他變成了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大力鼓吹者。他仔細擬定了6月9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學員畢業班上的講話。在這篇題為〈深刻領會和全面落實鄧小平同志講話的重要精神,把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講話中,他全面說明了貫徹鄧小平南巡講話精神需要做些什麼,總結了鄧小平自1978年三中全會以來的貢獻。江澤民說,要加快改革步伐,把增長目標提高到每年9%至10%(當時五年計劃的官方目標仍是李鵬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所說的6%)。江澤民說,要大膽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經驗,沒有必要討論改革姓「資」還是姓「社」。江澤民進而把這些想法概括為一個他估計能得到鄧小平贊成的說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6月12日,在作了這次重要講話三天以後,江澤民這位後輩抱著希望去問師傅,是否同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說法,顯然它是被打算用來取代陳雲的「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鄧小平說他喜歡江澤民的講話,這讓江澤民如釋重負;鄧又說:「其實深圳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江澤民的考試過了關。隨後,鄧小平仿佛仍然是最後的決策者那樣,他讓江澤民把中央黨校的講話在內部傳閱,如果反響好的話,可以作為十四大的主題。不出意外,反響果然不錯。
陳雲是謹慎保守的政壇元老,但也是一向擁護中央決策的嚴守紀律的黨員,他接受了政治局關於加快改革開放的一致決定。1992年初他為過冬去上海住了數月,他看到浦東的進步,與負責開發浦東的上海乾部進行了交談。4月26日,陳雲回京的前一天,聽了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和市長黃菊的彙報,他不但贊成他們搞活上海的努力,而且讓他們膽子更大一些。
大約三個月後的7月21日,陳雲在紀念他的長期同事、一個月前去世的李先念的文章中寫道:他和李先念從未去過特區,但是他們都認為這種試驗是必要的,「我們要從特區的經驗中學習,把它們辦成功」。他說,他對深圳的現代建築、它所取得的出口增長率遠高於進口增長率的巨大成就印象深刻。他還說:「中國的經濟發展變得規模更大,比過去更複雜,很多過去有效的做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改革開放的形勢。新的形勢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探索,解決新問題。」陳雲一直在努力將通貨膨脹降下來,使計劃體制平穩運行。1992年,多虧他在1988年開始實行的緊縮政策,通脹得到了控制,出口克服了外國制裁的影響開始增長。陳雲在他的畢生事業即將結束時,承認中國正在進入一個更加複雜的新時期。實際上他是給下一代領導人投了信任票,他們將帶領中國走上另一條道路,這與他過去為之奮鬥的道路大不相同。
到夏天時,鄧小平已鞏固了自己的勝利。地方幹部獲准提高投資比例,擴大對外貿易,沿海地區的試驗也被推廣到大陸。鄧小平可以把精力用於國家在今後幾十年將面對的另一些問題了。7月24日,在看了為即將召開的十四大準備的文件草稿後,鄧小平提出了幾個有待思考的問題:農村體制、他本人在中國的發展中的作用、統治制度、國家安全。
關於農村政策,鄧小平承認,包產到戶和取消公社對於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是必要的。但是由於新的農業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耕作小塊土地的農戶單靠自身財力無法提升技術,到一定時候仍然需要大的集體組織。鄧小平建議領導人在這件事上不要操之過急,要等待農戶主動要求改變體制。
在考慮自己的思想遺產時,鄧小平說,領導人不能誇大本人的作用,要實事求是。推動改革開放是一個宏大而複雜的過程,沒有哪一個或幾個領導人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到。例如,誰也沒有事先深入思考過依靠鄉鎮企業,它們卻成了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1978年以來中國取得的成功,是來自廣大人民群眾的經驗。他本人的作用只是把這些發展作了總結,向更多的人推廣。
關於統治和自由的問題,鄧小平說,「民主集中制」仍是「最合理的制度」,要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加以堅持。領導人要想辦法鼓勵人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決定一旦作出,就應當服從集體決定。
鄧小平還談到中國的安全問題。他說,各國之間的勢力制衡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仔細研究這些變化十分重要。在當前形勢下,他認為中國可以繼續縮小軍隊規模,但同樣重要的是提高軍隊人員的素質,增強戰鬥力,準備好在必要時能夠保衛國家。
鄧小平審閱並批准了江澤民將在十四大上做的報告。報告的核心內容是他南行時表明的觀點:加快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