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錦城和妻子譚惠華今年慶祝共結連理50周年,兩人已報名參與今年由婚姻注冊局和回教婚姻注冊局舉辦的金婚慶祝儀式。不過,由于疫情關系,當局和去年一樣會爲報名的金婚夫婦頒發紀念注冊證書、金徽章和紀念合照,而不會有現場活動。
從“不吵不相識”到彼此信任、尊重和包容,一對歡喜冤家今年迎接金婚之喜。兩人經營婚姻之道是將愛情變爲親情,彼此相守一生。
華校生司徒錦城(77歲,前助理工程師)個性含蓄內斂;英校生譚惠華(73歲,前公務員)爲人直率,凡事不吐不快。兩人性格迥異,卻也相得益彰。他們的兩個兒子已成家立業,一對雙胞胎長孫也已六歲。
這對夫妻最初是由親戚撮合,而兩人互生情愫卻得從一次吵架說起。
譚惠華的父親和司徒錦城的母親是遠房宗親。平時兩家很少往來,直到譚惠華約22歲時,一名親戚把當時在裕廊船廠當督工的司徒錦城帶上門,要給她大姐介紹對象,她才第一次見到司徒錦城。
由于譚惠華的大姐年齡比司徒錦城大,對他不感興趣,而二姐和三姐已有男友,月老的紅線最後把司徒錦城和譚惠華拴在一起,兩人當天便一起去逛大世界遊樂場,這也是他們的第一次約會。
譚惠華受訪時笑說,初次見面,她對司徒錦城印象不壞,但也沒有一見鍾情。兩人以廣東話交談,感覺親切,司徒錦城過後總會主動約她外出。
約會半年後,譚惠華從一名親戚口中得知,司徒錦城的母親催兩人結婚,她誤以爲司徒錦城通過母親向她催婚,感到很氣憤,兩人後來在一次約會時就吵了起來。
“我告訴他,我們認識半年,只是互有好感,還未到談婚論嫁的階段。你若等不及,那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當時,司徒錦城開車去到尼诰大道,譚惠華徑自下車步行,他唯有放慢車速跟隨在後,約10鍾後把她勸回車上。
司徒錦城憶起這段往事也啼笑皆非。“當年尼诰大道夜晚車少人也少,四周寂靜,我不放心她一個人,當然是開著車傻傻地跟著她,一定要把她送回家。”
後來誤會消除,也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譚惠華看出司徒錦城很有責任感。拍拖兩年後,兩人于1971年注冊結婚。
婚後夫妻二人爲生活打拼,日子十分忙碌。司徒錦城每天起早摸黑到船廠工作,常得加班。婚前曾當文員的譚惠華,産下幼子不久後重返職場,加入政府法定機構。爲遷就丈夫工作時間較長,她下班後得扛下較多家務及育兒責任。
盡管偶爾爲小事起摩擦,他們對大事看法一致。對譚惠華來說,維系婚姻的關鍵是夫妻對彼此忠誠,對錢財處理要有共識。“我們從來不爲錢財起爭執。我們的做法是把賺來的錢存入共同戶頭,合力維持這個家。愛情必須變爲親情,婚姻才能永恒。”
對于夫妻相處之道,司徒錦城認爲,最重要的是信任、互相扶持和忍讓。“意見不合時,彼此少說一句,心平氣和解決問題。”
夫妻倆退休後,生活過得充實有規律。過去15年來,他們周一至周五清晨都外出做運動。無論是練氣功、打太極、跳健身舞或扇子舞,兩人都上網自學自通,還義務指導一組樂齡人士。
報名本月30日截止
司徒錦城夫婦已報名參與今年由婚姻注冊局和回教婚姻注冊局舉辦的金婚慶祝儀式。不過,由于疫情關系,這項活動連續第二年無法舉辦實體儀式,當局和去年一樣會爲報名的金婚夫婦頒發紀念注冊證書、金徽章和紀念合照。
今年結婚50周年或以上的夫婦,可上網報名參與金婚慶祝儀式,截止日期爲本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