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世忠養了一窩漂亮的雞,一窩又生出一窩,每天早上他會用勺子和鐵盤敲響,呼喚雞群前來吃早餐。
他摘下野草上的穗子,揉碎後,放在盤子上。母雞就領著一群小雞,前來享受精心准備好的早餐。搬到組屋後,他就得把這些寵物一一送人。
嚴世忠從小就在這裏長大,現在左鄰右舍大多是外地勞工,來自中國、印度和泰國等。
這片後花園,也是一個菜圃花園,荷蘭豆、秋葵、木瓜和各種花果蔬菜,都長得特別好。
他的中國鄰居正在菜園裏摘了幾把菜,准備煮午餐。
這裏就是即將被拆除的芽籠三巷,也是城國一處被遺忘了的角落。
再過幾天,12月31日,住在此處的居民都得另覓住所。
位于文慶路上段附近的191間排屋的60年私宅地契將在今年底到期。住戶正在搬家和清除房子,將土地歸還給政府。這也是新加坡首次有民宅屋契到期而土地必須歸還給政府的案例。根據發展藍圖,這裏將建造更高的組屋。
面積約兩個足球場的芽籠三巷,位于新加坡市區的邊緣,臨著加冷河,地點便利,鬧中取靜。
60年前這裏遍布甘榜和沼澤。1958年發生大火,將甘榜夷爲平地,當時的英殖政府就建造了這些排屋,並讓災民購買。有當地老人憑著模糊的記憶告訴我們,父母是以約5000新幣買下這些地契爲60年的排屋。
排屋裏除了住了本地人和外地勞工之外,還有16個單位爲宗教場所,包括華人廟宇、印度廟宇和教堂等,展示了新加坡多元文化和宗教和諧共處的特色。其中一些已經找到合適的地方搬遷。
擁有約80年曆史的益善堂的理事一早就聚集在益善堂內。這家由福州閩侯人發起的家廟,最早位于樟宜,之後搬到芽籠23巷,並于上世界80年代搬到芽籠三巷。
數次的搬遷史,見證了城國的發展曆程。
由于經費不足,益善堂已經無法在土地昂貴的新加坡找到新址,于是決定將廟宇的神像都搬遷到120公裏外,馬來西亞柔佛州峇株巴轄的萬靈寺。
益善堂的信徒和理事主要來自福州閩侯,廟裏的神像大多也是由福州請過來的,他們稱之爲家鄉神。
廟裏的信徒說,主神麻三相公是同鄉人在上世紀60年代,爲了避免神像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偷偷由福州閩侯帶過來新加坡的。
廟裏有約兩百位仙家,在搬遷神像之前,都必須進行退神儀式,敦請神靈暫時離開神像。
由于疫情關系,萬靈寺的住持無法親臨現場,只好通過視訊的方式,和位于新加坡的徒弟一起進行退神儀式。
退了神後,信徒們將神像由神龛中移出來,准備裝上貨車,暫時先送往貨倉,等合適的日子才送到柔佛。
廟裏的神像、法器和家具等都將一一運送到馬來西亞,當地廟宇的住持承諾,將根據新加坡原來設計來擺放。
沒有後人認領的祖先牌位也將進行宗教儀式,並由靈位搬下來、擦幹淨後,在熊熊大火中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