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通報,9月27日新增確診病例1647起,含社區病例1280起,累計8萬9539起。
本期疫情報道重點爲:
一、新加坡兩周後有望壓低兒童病例數據
二、兩組有意義的參考數據——武漢和客工宿舍
三、新加坡單日死亡病例再創曆史新高
四、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人口比例升至85%
五、普通住院病例破千起
小學生今起HBL居家學習
小一至小五生前後16天不歸校
從今天起,小一至小五生居家學習,小六生居家備考。
從本周四至下周三,小六生將參加PSLE會考。
10月8日兒童節放假。全體小學生10月11日返校上課。
以小一至小五生來說,上一次到校學習是9月24日,下一次到校學習是10月11日,之間有16天不到校,比密切者隔離時間還多幾天,應該能降低小學生之間的病毒傳播速度和規模。
在本周四返校參加PSLE之前,教育部要求小六生得提前自助檢測;在10月11日返校之前,小一至小五生必須在本周五、周六自助檢測;這就可以篩出不少陽性病例。
過去幾天,每日新增病例當中, 0歲至11歲兒童人數如下:
普通隔離病房0歲至11歲兒童人數如下:
未來7天左右,相信這兩組數據不會有太大變化。
希望在7天之後,從10月4日左右開始,會見到這兩組數據逐步下降。
客工宿舍疫情“絕對可能再度爆發”
就像太陽明天一定會升起來一樣
《聯合早報》9月27日引述專家意見,認爲客工宿舍疫情“絕對可能再度爆發”。
早報引述傳染病專科梁浩楠醫生,“客工宿舍絕對有可能再次爆發大規模疫情,病例人數會比去年高……這點是肯定的,就像太陽明天一定會升起來一樣”。
梁浩楠的根據是,客工宿舍住戶密度高,德爾塔株傳播力極強,疫苗並非百分百防感染。
早報也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林方源副教授,“去年新加坡客工宿舍出現幾萬起病例,大部分都在社區護理設施內隔離。現在九成以上客工已經接種疫苗,出現重症的概率比去年更低。”
日前,在一個講座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杜克醫學院黃英勇教授認爲,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人,如果感染了病毒而且沒有出現症狀,體內所産生的抗體甚至可能抵禦未來新變異病毒株的攻擊。
他指出,目前市面上的疫苗可以教人體辨認病毒上的蛋白突刺,但是,當病毒發生變異時,這個辨認能力會減弱。
他解釋說,另一方面,人體被病毒感染之後,不但學會辨認病毒上的蛋白刺突,而是學會辨認病毒的每一個部分,包括病毒無法變異的核心,因此,被感染過的人可以抵禦未來出現的新變種病毒。
專家進一步解釋,一方面,接種疫苗之後,産生的抗體濃度越高越好;另一方面,人體免疫系統不會長時間維持高濃度抗體,抗體濃度會逐漸下降。
盡管抗體濃度下降,但,人體仍會保留如何産生抗體的記憶。
一旦病毒入侵,人體的記憶把T細胞喚醒,並啓動防禦系統。
但是,啓動防禦系統需要幾天時間,因此,這變成是防禦系統重啓和病毒的一場賽跑。
目前看來,德爾塔株感染要比原始病毒感染形成更多的有症狀病患。這是因爲原始病毒潛伏期爲五天,德爾塔株潛伏期爲三天,而人體喚醒防禦系統則需要四五天時間。
被德爾塔株感染的第四五天,免疫系統還在重啓,而德爾塔已經讓人體出現症狀了。但是,一般來說,只要免疫系統在第四五天開始全面工作,就能防止病情惡化。這是疫苗無法百分百防感染,卻能較好防重症的原因。
2020年武漢、客工宿舍的兩項數據
我注意到,去年底,中國公共衛生部門公布一項研究,新加坡衛生部也公布客工宿舍的一項數據。
這兩項數據很重要,但有些人誤會了這兩項數據,有些人甚至以爲是瞞報。
完全誤會了。
先說武漢數據。
去年四月,中國疾控中心進行的冠病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武漢社區人群冠病抗體陽性率爲4.43%,即這些人體內檢測到冠病特異性抗體,表明既往可能感染過病毒。
換句話說,武漢人口1100萬左右,可能有高達50萬人感染過冠病病毒。
對比而言,去年四月中旬,武漢當地確診病例爲5萬起。
高達50萬人感染,確診病例5萬起,換句話說,不歸入確診的有45萬人。
我們現在看看新加坡去年客工宿舍數據。
新加坡當局去年透露,截至12月13日,通過PCR檢測確診的客工有5萬4505人,同時,通過血清檢測得知,曾被感染後自愈而不自知的,有9萬8289人,是前者的幾乎一倍,不歸入確診。
當時客工宿舍陽性率爲47%,意味著幾乎一半人曾被感染。當時在發布新聞時,還有6萬5000個客工未接受血清抗體檢測。
眼尖的讀者應該注意到了,PCR檢測的,是體內仍有病毒的人,或是活體病毒,或是病毒碎片。根據世衛組織標准,這類屬于確診病患。
另一方面,有些人感染病毒,無症狀,象沒事人似的;不但如此,而且自己痊愈了,根本不知道曾經被感染過。
這些人用PCR是檢測不出病毒的,因爲他們體內的病毒早已脫落幹淨,連碎片都沒有。
但是,如果讓他們做血清檢測,就能檢出抗體,也就知道他們原來曾被被感染過。
根據世衛組織標准,這類不歸入確診數據。因此,無論武漢的45萬人,或新加坡客工宿舍當時的9萬8289人,都不計入確診病例。
這類感染病人,沒有症狀,沒有後遺症,連自己曾被感染都不知道,但體內已有抗體,屬于自然免疫。
另一方面,通過高比例疫苗接種,尤其對高風險的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進行第三針加強,屬于疫苗免疫。
新加坡目前流行的就是德爾塔株,存在明顯免疫逃逸現象;另,二度感染有發生。換句話說,並非一次感染或疫苗接種就能百分百防禦,“群體免疫”理想已然幻滅。
“共存派”的理念或許恰恰就是,既然無法取得群體免疫,只好退而求其次,追求群體免重症;而且,既然群體免疫不可能,無論再怎麽防禦,遲早有一天病毒會來到你身邊,跟你接觸。
接觸就四類結果:
第一類:跟以上武漢、客工宿舍絕大多數人一樣,無感,莫名其妙就過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而且繼續傳播。
第二類:由于現在定期檢測、自助檢測已普及,本來無症狀不自知的,現在參加檢測,會測出陽性,無論當局安排隔離或自我隔離,多少都能降低傳播風險,至少比第一類強。
第三類:出現症狀,確診,之後康複。
第四類:出現症狀,確診,轉爲重症,甚至死亡。
接種疫苗,就是爲了盡可能減少第三類、第四類。雖然無法百分百防重症、防死亡,但東南亞幾個國家的數據顯示,95%以上爲輕症或無症狀,新加坡是98%左右,馬來西亞是98.5%左右,菲律賓是95%左右。
接種至少一劑疫苗
人口比例升至85%
截至9月25日,新加坡人口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比例升至85%,另,82%人口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
一共459萬1847人接種了輝瑞/複必泰、莫德納疫苗,累計接種909萬5290劑,比前一天增2萬9053劑,其中1845人爲首劑,2萬7208人爲第二劑或以上。
世衛組織批准緊急使用的其他疫苗(科興、中國國藥),則累計8萬8301人接種,接種劑量爲19萬1709劑,比前一天增971劑,其中600人爲首劑,371爲第二劑或以上
新加坡單日死亡再創曆史新高
新加坡衛生部昨天通報2起死亡病例。
一、69歲本地婦女(第87418例),9月24日確診,當天病逝;有高血壓病史,未接種疫苗。
二、97歲本地老婦(第82792例),9月18日確診,25日病逝;高血脂病史,未接種疫苗。
新加坡累計出現78起死亡病例,病死率0.09%。
新加坡連續8天出現死亡病例,而且,在過去的11天當中,有10天出現死亡病例:
另,由于上述69歲婦女死亡病例,9月24日單日死亡病例追加至5起,爲新加坡單日死亡病例曆史新高。
根據《新加坡眼》統計,從衛生部通報死亡病例的疫苗接種情況以來,新加坡一共出現45起病例,分布如下:
從年齡看,九成以上是61歲以上年長者;從身體健康情況看,九成以上是有基礎病病史的;從疫苗接種情況看,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有7人,占15.6%。
此7人皆爲皆爲有多種基礎病病史的年長者,其中多數爲八九旬高齡老人。
社區病例的死亡率相對上一波要低
從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起病例,至9月26日,新加坡一共出現8萬7892起確診病例,其中78起死亡,病死率爲0.09%。
在本土病例當中,客工宿舍有5萬7522起病例,其中2起死亡,病死率爲0.003%。
本地社區則出現2萬5082起病例,其中71起死亡,病死率爲0.283%,是客工病死率的94倍。
至今,絕大部分客工病例出現在去年年中,而大部分社區病例出現在今年第三季度。本地社區死亡病例71起,其中41起出現在今年第三季度。
從上表可見,出現本波疫情之後,社區病例激增,從六月底至今,短短三個月時間出現了2萬1862起病例,而之前的一年半累計出現3220起。所幸,死亡人數並未激增,病死率反而從0.932%下降至0.188%。
本波疫情的社區病例目前出現41起死亡病例。如果按上一波的0.932%病死率估算,應該會出現203起死亡病例,但是沒有。
目前社區病例的病死率看來還比去年低,一個是疫苗的保護作用,另一個是病程未完全發展。
相當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0.188%一定會升高。這是因爲很多活躍病例仍在病程初期,尚未發展到重症階段。除此,本波疫情應該尚未達到峰值,在達到峰值之前,還會有很多新增病例,當然也會有很多轉爲重症。
希望本波疫情病死率能維持在上一波的病死率以下。究竟如何發展,目前言之尚早。
過去28天新增病例
病情輕重與疫苗接種的關系
在過去28天內,新加坡新增2萬零439起本土病例,其中2萬零23人(98.0%)爲無症狀或輕症,356起(1.7%)曾爲/現爲輸氧重症,39起(0.2%)曾爲/現爲ICU重症,累計21人(0.1%)死亡。數據四舍五入。
輸氧和ICU重症合計395人,約48.4%未接種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約51.6%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死亡21人,15人未接種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6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
《新加坡眼》盤點自8月18日以來的確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我們會密切關注接下來兩三周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走勢。
9月26日疫情報道
新增1939起確診病例
現在回顧新加坡衛生部昨夜通報的疫情數據。
9月26日通報新增確診1939起,累計8萬7892起。
在昨天的新增病例當中,境外輸入5起,本土病例1934起,其中包括客工宿舍病例398起。
重症人數合計破200起
截至9月26日中午1200時,ICU重症病房有30人,比前一天增3人;需氧重症172人,比前一天增7人。
ICU重症病患30人當中,6人年齡介于40歲至60歲,8人介于61歲至70歲,16人爲71歲以上。
重症需氧病患172人當中,6人年齡介于19歲至39歲,22人介于40歲至60歲,49人介于61歲至70歲,95人爲71歲以上。
輸氧重症和ICU重症合計202人,比前一天增10人;其中168人(83%)爲六旬以上年長者。
新加坡目前已開300個ICU重症病床,在用30個。
輸氧重症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並不使用ICU,用的是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備用ICU重症病床有1000個左右。不過,如果被迫開啓這1000個ICU床位,將嚴重影響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行。
普通病患突破千起
普通隔離病房病例比前一天增51人,爲1001人,破千起。按年齡分布如下:
普通隔離病房病例當中,0歲至11歲兒童有88人,占9%。
過去幾天普通隔離病房的使用情況是這樣的:
盡管普通病房住院人數增幅相對來說不大,但是它絕對數高,對醫療資源也會形成壓力。
在社區護理/康複中心的
輕症、無症狀病例1萬1959起
在社區護理/康複中心有輕症和無症狀病例增1359起,爲1萬1959起。
確診病患昨天從醫院出院47人,從社區護理/康複中心病愈470人。
死亡病例新增2起,累計78起,病死率爲0.09%。
昨天新增本土病例年齡分布
在昨天的新增本土病例當中,19歲至39歲有766人(40%),40歲至60歲有610人(32%),61歲至70歲有239人(12%),71歲以上有178人(9%),0至11歲有97人(5%),12歲至18歲有44人(2%)。60歲以上的合計417人(21%)。
過去14天新增本土病例年齡分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