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人”電子商務(E-commerce)在新加坡增長迅速,給城市系統和現行規劃體系帶來諸多挑戰。CNA(亞洲新聞台)以此問題,采訪了NUS和業界的相關專家,分享了他們對E-commerce帶來的城市挑戰的思考。
一位專家說,如果新加坡向圍繞電子商務的規劃進行大規模的轉變,那麽建立一個包裹運送的地下網絡就是一種可能。(插圖:Rafa Estrada)
來源:Cheryl Lin @CherylLinCNA, et al. “IN Focus: How the e-Commerce Boom Could Shape Singapore’s Urban Landscape.” CNA, www.channelnewsasia.com/singapore/infocus-e-commerce-online-shopping-urban-planning-delivery-singapore-2109426.
對于34歲的送貨司機哈姆雷(Hamry)先生來說,大多數日子都是模糊的。他每天都要穿梭于新加坡多個小區,前往約130個家庭,給居民帶去他們熱切期待的物品:他們的網購訂單。在銷售高峰期,一天的送貨量可以達到270次之多。在這些時候,他的壓力可能會激增,因爲有一個重大挑戰——在他所負責的私人住宅區找到可以停車的地方。
“這裏太窄了。你可以看到所有這些車都停在路的一邊。你就很難找到停車位。”
“(如果你把車停在你能停的地方),你會希望那個業主不要打開大門。如果不打開,他們就會對你鳴笛或要求你轉移。”
他說,即使在公共住宅區送貨,停車寬限期有時也不夠長。
而在一些沒有固定停車場的地區,人們不得不提防可怕的“計價員阿姨”——或說停車執法官員。
同行的司機,41歲的林珊迪(Sandy Lim)說,公寓也會不便。“對于某些公寓樓,只有用對講機才能動電梯。因此,即使你在整棟樓只有五次送貨,也需要通過對講機呼叫五次。”
他公司在淡濱尼的倉庫與他在宏茂橋和碧山的送貨區也有相當大的距離。
隨著新加坡繼續擁抱電子商務,這類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緊迫,從而産生對更多解決方案的需求。這可能會改變城市景觀。
例如,如果住宅區——包括私人住宅——有一個中央送貨點,減少挨家挨戶拜訪的需要,會怎麽樣? 在離居民區一箭之遙的地方建造更多倉庫是否能提高效率?如果甚至有一個自動化的地下包裹遞送網絡呢?
電商熱潮
在過去幾年裏,電子商務——在線購買和銷售商品和服務——變得越來越流行。 新冠疫情動加速了這一趨勢,因爲對流動性的限制促使更多人通過在線渠道不受阻礙地購物、獲得食品配送或雜貨等。
事實上,根據谷歌、淡馬錫(譯者注:新加坡一控股公司,經營新加坡開發銀行等36家國聯企業的股權)和貝恩東南亞公司(譯者注:貝恩公司新加披)的一份報告,2020年新加坡的電子商務市值較前一年暴漲了87%。
定期舉行的大型促銷活動持續推動網上的繁榮。在整個地區,單日銷售的商品多達2億件。
來源:“Statistics on E-Commerce Landscape in Singapore (Updated 2021).” HeySara Provide Corporate Services for Company in Singapore, 15 June 2021, heysara.sg/statistics-on-e-commerce-landscape-in-singapore/#:~:text=Statistics%20on%20E-Commerce%20Landscape%20in%20Singapore%20%28Updated%202021%29,a%20compound%20annual%20rate%20of%208.35%25%20in%202021.
在最近的國慶節周末促銷中,電子商務平台Lazada告訴CNA,它在8月8日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0%。蝦皮購物(譯者注:Shopee,總部設在新加披)表示,該日前12小時的訂單量達到了去年的5倍。
據貝恩分析稱,總體來看,電子商務的市值 今年可能達到40億美元之多,到2025年將翻一番。
新加坡准備好迎接這一繁榮了嗎?
但專家稱,這可能會給人口密集的新加坡帶來挑戰。
CPG咨詢公司(譯者注:爲新加坡建國的主要發展咨詢專業機構之一)城市規劃高級副總裁Iyn Ang女士說,像哈姆雷先生和林先生這樣的司機所面臨的問題,只是現有城市系統被破壞的一些例子。
她說,這主要是因爲“缺乏支持性的基礎設施”,來適應新的送貨服務。
她說,紐約等城市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報告顯示,在密集的住宅和商業區,對空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的劉洪泉(Lau Hoong Chuin)教授說,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急劇增長的送貨服務也可能堵塞道路。
他指出,運送貨物的車輛已經遠遠多于普通乘客的車輛。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有超過14萬輛貨運車輛,相比之下,約有15700輛計程車和超過71000輛私人租賃車輛。
來源:“Singapore Traffic Report: TomTom Traffic Index.” Report | TomTom Traffic Index, www.tomtom.com/en_gb/traffic-index/singapore-traffic/.
劉教授的工作專注于使用人工智能和數據來改善物流。他說,使用摩托車送貨的情況也“不可否認地成倍增加”。
“在(所有平台,比如)GrabFood、戶戶送(Deliveroo)、空腹熊貓(Foodpanda),他們已經有超過24000名這樣的騎手。”
來源:“Singapore Food Delivery Services COMPARED (2021): AIRASIA Food Vs Deliveroo vs Foodpanda vs Grabfood vs Whyq.” Seedly, 12 Mar. 2021, blog.seedly.sg/best-food-delivery-singapore/.
“想像一下,如果他們每人每天至少送20次貨,你會很容易得到50萬次出行的數據。這會讓你感覺到我們的道路有多繁忙。”
他說,有趣的是,你也會看到這些天路上的送貨員多得多。他補充說,計程車和私家車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來送快遞。
“如果我們回到正常狀態,人們開始出門上班,我可以想像,你會看到更加(擁堵)的情況。”
房地産和城市研究所(IREUS)所長程天富(Sing Tien Foo)教授說,使基礎設施適應電子商務的興起也可以更好地保護司機和快遞員。他們在趕著送貨時有可能發生事故。
CPG的洪女士說,總的來說需要采取“一系列短期和長期的幹預措施”,將物流基礎設施融入現有的城市結構。
如果新加坡被電子商務改變,
它將是什麽樣子?
政府已經在研究電子商務的崛起,以及它對城市景觀和系統可能意味著什麽。
城市重建局(URA)告訴CNA,政府正在“研究消費者行爲的變化和電子商務的增加等趨勢是如何演變的”。
這將是正在進行的新加坡長期土地使用計劃審查中的一個考慮因素。該計劃將指導未來50年及以後的發展。
目前,正在采取各種措施,改善最後一英裏的配送,也就是在包裹送達您家門口之前的最後一道流程。
政府已經推出了一個全國性的包裹遞送櫃網絡。到年底,全島將有大約1000個櫃子。
一些試點項目還招募了機器人在居民區運送包裹、雜貨和食物。
在未來幾個月裏,一些居民可能會受益于一個由機構和最後一英裏配送公司開發的新試點項目。
市建局告訴CNA,在該試點項目中,某些停車場的空間可用于“卸載、分揀和分發電子商務包裹到家庭”。
市建局說,這可以幫助送貨公司提高送貨能力,改善效率和保持標准,特別是在送貨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
這一舉措還可能涉及到“步行者”——收集這些包裹並將其步行送到您家門口的人。
市建局表示,目標是在今年晚些時候啓動試點,看看是否以及如何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公寓取貨點、移動儲物櫃
房地産和城市研究所的程(Sing)教授說,人們還可以看到食品或貨物的中央配送點成爲開發項目的一個默認功能,例如公寓。
他說,一些開發商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特別是對于那些豪華項目,因爲“他們不希望有那麽多(送貨員)進入公寓”。
“你不希望看到這麽多人進進出出,或者有時他們按錯了按鈕,叫錯了單元。”他說,在中國等地,這種位于大堂的送貨點也已經很普遍了。
雖然這意味著上門送貨的結束,但程(Sing)教授說,“這種小小的不便可以創造出更有利的環境”,並補充說,這也是爲了安全起見。
送貨員哈姆雷先生同意,這樣的舉措肯定會“使生活更輕松”。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太物流研究所的行業研究主任Mark Goh教授建議,新加坡可以設立更多的“移動儲物櫃”。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電子商務平台ezbuy的卡車,它邀請大批客戶在特定地點和時間見面,領取他們的包裹。
“這對新加坡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在你節省基礎設施成本、基礎設施空間的同時,……給予貨物安全和保管的保證。”
所有這些發展將是至關重要的,因爲最後一英裏通常是城市物流網絡中效率最低的部分,消耗了高達75%的成本,Mark Goh教授說。
他說,這些舉措將管理成本並減少碳足迹。
CPG的洪女士說,在更廣泛的房地産層面,爲送貨車輛提供專門的停車位和有時間限制的上下客區也會有幫助。
購物中心會怎麽樣?
在所有被電子商務顛覆的行業中,最大的問題之一是購物中心的未來。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零售商不再需要在黃金地段、便利地段,甚至是實體地段。多年來,來自網絡渠道的激烈競爭不斷地將零售租金推低。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建築學兼職副教授陳世忠(Tan Shee Tiong)說,以前的城市規劃模式,例如估計商場有5公裏半徑的覆蓋範圍,也“不再適用”了。
陳先生也是建築公司互動規劃建築設計所(Interactive Architects Planners)的首席執行官。他補充說,土地使用的分配將因此而改變。
雖然商場不會消失,但它們的形式會發生變化。
建築和城市規劃公司(JERDE)的亞太區項目開發總監Jacky Cheng先生說:“通過電子商務,你滿足了你的需求,你完成了你的交易,但並沒有涉及到體驗” 他說:“歸根結底,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無論你是想被人看到還是想做什麽,你還是想有互動。”
隨著實體零售業的衰落,鄭先生認爲,商店將被用作“校園”,以展示他們的産品並向人們傳授相關知識。他說,一個例子是蘋果商店。
他還認爲,關鍵是要“模糊界限”,賦予商場不同的功能以吸引不同的用戶。
CPG的洪女士對此表示贊同,她說零售用地應與地區層面的娛樂和社區設施相結合,以提高遊客量。
市建局承認,電子商務“有可能爲傳統的零售空間留下空間,使其超越簡單的銷售點,提供更多的體驗式活動”。
但它補充說,雖然電子商務可以降低對商店空間的需求,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網上零售,例如美容院提供的服務。
它強調,政府將“繼續密切監測經濟、商業模式和零售市場的趨勢,並在校准保護和釋放商業用途的土地數量時考慮到這些因素”。
從商場送出的外賣
房地産和城市研究所的程(Sing)教授說,新加坡的商場還沒有完全准備好的另一個因素是食品外賣增長。
他說,隨著越來越多的送餐員飛快地進出商場,再加上安全疏散措施,必須重新審視工作流程和室內交通。
“人們是否需要一直走到第四層或地下室去取食物?如果飯店在不同的位置怎麽辦?”
程教授說,設立一個專門的取餐點是可行的,但這可能會使開發商失去空間和租金收入。不過,也有好處,比如減少人群和擁堵,這可能會“轉化爲商業運營中的一些節約”。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6月,Grab公司開始在巴耶利峇(Paya Lebar Quarter,PLQ)購物中心試用自主移動機器人,以整合食品訂單並將其帶到一個收集點。
該公司表示,預計這將“從通常的商場導航和收集每個訂單的時間中減去5至15分鍾”。
市建局說:“各機構正在監測這種發展,並將與私營部門合作,爲他們提供便利。”
程教授說,爲了支持在線食品遞送的熱潮,雲端廚房也將在這個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些廚房專門爲外帶或外賣訂單准備食物。
他說,一些餐飲業者可能會考慮縮小商場店鋪的規模,將空間“轉移”到其他地方的雲端廚房,這樣可以更好地應對全島不斷增長的需求。
來源:Lee, Amos. “Photo by Amos Lee on Unsplash.” Beautiful Free Images & Pictures, 25 Nov. 2019, unsplash.com/photos/Bq8752j2ctA.
爲了應對對雲端廚房日益增長的興趣,市建局告訴CNA,它最近專門爲建立這些廚房制定了新的指導方針。
你家附近有更多的配送中心
專家說,如果配送中心或倉庫也開始在更多社區出現,不要感到驚訝。
通常情況下,這些工業開發項目都保持在遠離城市和住宅區的位置。但如果這些中心“更靠近客戶的需求中心”,那就更好了,程教授說。
其中,CPG的洪女士建議在城市地區建立占地面積小的多層倉庫——她指出,美國的西雅圖等城市已經開始這樣做。
她說,你還可以期待在這裏看到更多的“微型實施中心”或社區取貨設施,因爲這種方法更環保、更便宜。
這是送貨司機林(Lim)先生喜歡的一個建議。“如果你的車不能接受這麽多的包裹,你就可以把車裏的東西宋完,然後再回到倉庫去拿更多的東西。
“如果你的倉庫在裕廊(Jurong),而你在巴西立(Pasir Ris)送貨,你不能指望司機在中途回來拿更多的東西!”
送貨的獨立道路車
洪女士還提議劃出“送貨專用車道或共享機動車道”,以確保使用可持續送貨交通工具(如電動貨運自行車)的乘客的安全和便利。
在這些路線上設置遮陽設施和休息站,將進一步鼓勵這些交通方式,從而避免“快速車輛交通”的增加。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陳先生補充說,道路空間已經很有限,強迫騎摩托車和自行車的人與大型車輛爭道,“會造成問題”。
他說,一種改變可能是減少汽車或公共汽車的車道數量,可能騰出一條車道給自行車和送貨員。
他補充說,撇開可行性不談,這只是衆多變化中的一個,最終將爲未來的道路由自動駕駛車輛代替送貨服務做鋪墊。
城市物流
新加坡大學的劉教授說,新加坡的城市物流系統——或這些貨物的運輸方式——也必須改變,因爲目前的情況是“非常分散的”。
他說:“我們有不同的公司爲不同的社區提供服務,都在努力爭取業務並進行交付。這是非常不協調和非常未優化的。”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劉教授推動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平台,以協調商場的送貨工作——這個項目被稱爲城市送貨合作優化平台,他與有關部門合作進行了這項工作。
但它還沒有完全開始進行,因爲在國家層面上“沒有推動協調交付”,他說。 “
要在操作上推出它需要大量的支持。公司將需要合作,政府將需要提供一些激勵措施,以使他們訂閱該系統”。
遙想未來
除了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是另一個正在探索的有前途的前沿領域。
擁有40年規劃經驗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陳先生說,這可能很棘手,因爲這需要在空中實施整個交通系統,還有其他問題。
相反,如果他按自己的想法做,在地下便會有一個高速運送網絡,就像未來的“迷你地鐵”。
想像一下,一個由地下輸送管道組成的網絡,每個管道的直徑可達1米,每隔100米或200米就有一個站點。
他將此比作已經在榜鵝(Punggol)等社區推廣的垃圾收集氣動系統。這涉及到地下的一個“真空型”管道網絡。
來源:“Nationwide Locker Network by End-2022; Parcel Collection Points within 250m of ALL HDB HOMES.” TODAYonline, www.todayonline.com/singapore/nationwide-locker-network-end-2022-people-pick-parcels-within-250m-hdb-homes.
“因此,貨物可以很容易地通過某種傳送帶完成——不一定是在管道系統中被吸走——就像在新加坡各地運行的小型地鐵系統。”
“所以你只要在那裏交貨,並且去一個收集點拿你的東西,就是這樣……我認爲這一切都會到來。”陳先生說。
劉教授對未來還有一個建議:例如,爲什麽不在主要食品配送平台之間形成一個聯盟?
“他們都在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但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鼓勵他們走到一起,共享資源,比如你爲東部服務,我爲西部服務——由此産生的行程次數將大大減少。”
他指出,航空公司之間的代碼共享是一個例子,說明這將如何發揮作用。但他也承認,鑒于缺乏信任和費用分攤的複雜性等障礙,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專家們說,新加坡在適應電子商務方面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並補充說,中國等經濟體的送貨基礎設施和系統更加先進。
這一現象本身在那裏也更加成熟。根據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中國將在2021年成爲第一個電子商務銷售額超過實體零售額的國家。
相比之下,今年6月,新加坡的網上銷售只占零售總額(不包括汽車)的不到五分之一。
劉教授說,盡管如此,電子商務的興起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並補充說,這也意味著利益相關方有“更多的空間”來共同改善。
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陳先生說,這一現象只是拼圖中的一塊,因爲需要駕馭的其他趨勢也包括人口老齡化和環境挑戰。
他敦促說,新加坡擁有在許多領域成爲第一的“所有屬性”,包括在創意城市規劃方面,“我們應該這樣做”。
Mark Goh教授補充說:“這關系到我們想在創新的遊戲中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