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論市
我國逾七成的行業是外需導向,只要來自主要經濟體的外需保持強勁,我國今年應能實現6%至7%增長。
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另外三成靠內需的行業,即便它們對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相對較小。
疫情在變,政策不得已也得變,這一年大概是政策變化最多的一年。
這邊才說要學會與冠病共存、無須擔心確診病例大幅增加,言猶在耳,官方就宣布讓小學生恢複居家學習,接著是醫院停止探訪,再來是收緊安全管理措施,把社交聚會與餐館堂食人數上限從五人減少至兩人、居家辦公再度作爲默認模式,進入穩定疫情階段。
自去年實施阻斷措施以來,我們經曆了解封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也反複回到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之後下調到高警戒第三階段……
還沒完全適應上個階段的條例,新條例又出爐了。可憐那些按條例執行任務的工作人員,他們若一時忘了新條例不但會被惡言相向,碰到一些民衆不知新條例已生效,也同樣會遭受無理對待。
相信很多人已經接受社會已經回不去疫情之前的事實,只是這一年來,我們一直在談論的“新常態”始終沒有定下來,加上德爾塔變種毒株讓人摸不透,多數人仍未准備好與病毒共存,所以政策須一再調整,讓人難以適從。
德爾塔病毒並不只困擾新加坡,整個區域甚至整個世界的經濟增長引擎都受到影響。它以驚人的速度傳播、讓已接種疫苗者也可能感染冠病,擾亂多地的生産活動,導致貨物短缺、運輸時間和成本上漲,並阻礙旅遊業的複蘇。
經濟師在預測前景時,球門也得隨疫情移動。世界銀行在上周二發布的《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中便指出,本區域正遭受德爾塔變種毒株的嚴重沖擊,冠病對經濟的損害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消失。亞洲開發銀行一周前發布的《亞洲發展展望》報告,預計東南亞今年的增長率爲3.1%,增速顯著低于4月預估的增長4.4%。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經濟展望更新報告中則表示,全球經濟在去年疫情危機最嚴重時期下滑3.4%之後,今年有望增長5.7%,雖然這個預測值比去年12月的預測低0.1個百分點,但它認爲快速蔓延的德爾塔病毒只是減緩全球經濟複蘇的步伐,不會使經濟複蘇脫軌。
這對依賴外部經濟的新加坡來說是件好事。財政部長黃循財上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說,我國逾七成的行業是外需導向,只要來自主要經濟體的外需保持強勁,我國今年應能實現6%至7%增長。
疫情加上租金人手問題 餐飲業者面臨更多壓力
然而,我們不能忘記另外三成靠內需的行業,即便它們對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相對較小。
最苦惱的莫過于餐飲業者。過去一年,他們有如坐過山車,面對不斷更改的餐飲限制,讓許多長期爲租金和人手問題煩惱的業者面臨更多壓力。
餐館開開關關,一下子五人、一下子八人、一下子兩人的規定,帶來的不只是生意額下降的問題,也有食材采購的問題。員工也很累,桌椅的排列每隔一陣子就要調整,還要應付不講理的顧客。
往好的方面想:至少還能開門做生意。比起冠病阻斷措施或高警戒解封階段不允許開門營業,穩定疫情階段所面對的限制較爲寬松,不過仍對許多行業造成影響。每一次收緊措施,政府都會相應提供援助,這次也不例外,撥出6億5000萬元扶助經費,提供雇傭補貼和司機援助金,同時也減免商家兩周的租金,協助因防疫措施再度收緊而受影響的業者。
配套金額雖然不小,但真正發放到每名受惠者手中的其實只是一點點,難免還是會聽到怨言。大家要明白的是,政府的出發點只是幫助商家減緩痛楚,而不是要拯救每一家企業。個別業者能不能撐到最後,就要看它們本身的能力。
一些已經有所准備的餐館在經曆了幾個月的開開關關、松松緊緊之後,索性修改菜單、少訂食材、縮短營業時間,甯願少做一些生意,也不要浪費資源。
餐館盈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客流量,一年多來我們看到好些食肆停業,包括數十年的老字號。當然,一些餐館結束營業並不完全跟疫情有關,只是疫情把它們原本就面對的問題變得更爲嚴峻。
這個行業本來就是來來去去。據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的數據,今年首八個月有1600家餐飲業者結束營業,新注冊的則有2700家,雖然充滿挑戰,但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然而最終能留下來的,是那些可迅速適應環境並做出改變的業者。
疫情過後需求仍在 送餐服務不會消失
開設雲廚房是餐館爲新常態做准備的其中一個方式。當然也有人質疑,疫情總有結束的一天,當我們學會與病毒共存以後還需要雲廚房嗎?這其實與疫情結不結束無關。在冠病來襲之前,消費者對送餐服務的需求便在增長中,冠病只是助長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Statista的數據,2017年本地的網絡送餐銷售額是1億5700萬美元(2億1200萬新元),2018年增加到2億零200萬美元(增29%),2019年則是2億5600萬美元(增27%)。
因疫情的關系,2020年銷售額猛增57%至4億零100萬美元。Statista估計,2021年到2025年銷售額年複合增長率爲10%,屆時將達到6億8900萬美元。
現代宅男宅女不會煮、沒時間煮、懶得煮,甚至連下樓買包飯都懶,送餐的需求相信不會隨著冠病消失而消失。
當然,堂食是一種無法替代的體驗,爲食客提供這種體驗必須投入大量資源,除了食物是否美味可口,還要講究裝潢和服務。面向不同市場的餐館自然要有不同策略,大多數食肆面向大衆市場,若覺得吃力,真的得考慮縮小甚至取消堂食服務,減少對堂食和客流量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