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09年12月17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一名與會人員站在地球模型前。新華社記者 武巍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馬凱碩近日在新加坡《海峽時報》發表署名文章,批駁西方政客聲稱“應對氣候變化全靠中國和印度兩個新晉排放大國”的錯誤觀點,呼籲民衆不要受西方不公平、不公正視角的影響。文章還高度評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貢獻。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將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大會召開之前,針對有西方政客在新聞節目中就氣候變化問題指責中國和印度,馬凱碩在這篇題爲《氣候正義:真實的故事》的文章中說,關于氣候變化,民衆需要知道幾方面真相。
首先,氣候變化的發生不僅由新興發展中國家排放溫室氣體造成,更是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存量”的結果。如果將“存量”計算在內,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是美國。數據顯示,美國累計貢獻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存量”的25%,遠高于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
第二,從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來看,中國和印度大幅低于歐美發達國家。2019年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統計數據顯示,加拿大人均排放18.6噸,澳大利亞人均排放17.1噸,美國人均排放15.5噸,而中國和印度的人均排放量分別僅爲7.4噸和1.9噸。
第三,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美國等西方國家做得還遠遠不夠,而中國不僅履行了承諾,還加強承諾。中國領導人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提出,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相比之下,美國在曆史上曾屢次出爾反爾,簽署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定後又單方面退出,破壞了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