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四大房屋經紀公司的市場地位不斷攀高,有可能左右房價、項目推出市場的進度,甚至傭金的額度。與此同時,和經紀有關的市場陋習也可能變本加厲,包括和買家分享傭金、鼓動市場情緒等。
不久前,有讀者的公寓單位出現了一些瑕疵,因爲還在保修期內,于是上網搜索發展商官網以找出聯絡方式,好讓他們派人上門檢查及維修。
令這名讀者納悶的是,找了老半天就是找不到這個發展商的官網,只能搜索到一些房屋經紀自費爲這個項目所設立的非官方宣傳網站,而這些網站毫無設計質感可言,文案信息也欠缺可信度。
即使讀者尋求公寓管委會的幫忙,也始終聯系不上發展商。最終唯有托之前負責公寓銷售的房屋經紀穿針引線,才輾轉聯絡上。
這件事說明,當今房屋經紀幾乎是萬能的,也揭露了有些發展商對經紀的依賴,比想象中還嚴重。
在好奇心驅使下,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這個發展商確實從未爲公司設立網站。難以置信的是,如今賣面賣雞飯的小攤販都設立網站和社交媒體賬號與客戶互動,堂堂一家公司,連個公司網站都沒有,卻能出售以百萬元起跳的公寓單位。業界朋友說,這家公司的幕後老板非泛泛之輩,在名流界頗吃得開,近年開發的項目不下10個,有些還位于市中心,銷售情況不錯。
據了解,沒設官網的發展商不只有這一家,它們看來對公司品牌的經營管理、廣告宣傳、市場通訊等方面毫不注重,更沒想過要設立網站和客戶交流,似乎只志在今朝有錢今朝賺。
發展商以高傭金 讓經紀提供一條龍服務
有些發展商甚至在項目開盤時也不買廣告做宣傳,只向房屋經紀撒錢,利用高傭金來推動經紀爲項目搞自媒體宣傳、做行銷、打理銷售廳、負責一切售後服務等,一般發展商該做的,他們也都代辦了。
同相熟的發展商談起這種一條龍服務的現象時,他並不否認同行中不乏願意以高傭金來加速推動銷售的,問題是近來經紀的傭金有越來越高的趨勢,而且也不受規範,市場難免出現惡性競爭,不願給高傭金的就無法吸引經紀來積極推銷。
由于市場競爭日益劇烈,本地的房屋經紀公司在近年來不斷進行整合和激烈挖角,導致四大經紀公司博納産業(PropNex Realty)、ERA産業、橙易和戴玉祥(Orange Tee & Tie),以及合登亞洲(Huttons Asia)的隊伍越長越強大,而其他較小的經紀公司就相對地日漸變弱,最終喪失競爭能力。
根據房地産代理理事會(CEA)最新統計數據,本地共有3萬零399名注冊的房屋經紀。換句話說,每1萬人口當中,就有大約60名房屋經紀。相對于每1萬人口當中,卻只有26人是醫生。本地真需要那麽多房屋經紀嗎?
只要有新私宅項目推出,都不外由上述四大經紀公司取得銷售權,寡頭壟斷的狀態已開始出現,對買家利益和市場公平競爭或許有一定的影響。
四大經紀公司加起來,已經占過半的全國經紀總數,因此有足夠的能力向發展商爭取所要的傭金水平。
現在,一般新推出的私宅項目傭金平均已達3%,接近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期限的項目以及那些條件較不理想的單位,傭金可能高達7%至8%。相對來說,同一個項目的主建築承包商都未必取得如此高的利潤率,即使有,建築承包的風險也遠遠超越房屋經紀所承擔的。
有發展商向我吐苦水,說如今高傭金成本已削弱了發展商的利潤率。一般發展商的理想稅前利潤率大概是15%至20%,但近年已不太可能,很多都處于10%至15%,有些甚至不到10%。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發展商的淨利率爲5%至10%。若經紀傭金持續趨高,導致發展商成本提高,本地房地産市場恐怕會出現惡性循環現象,結果房價持續居高不下。
盡管如此,規模再大的發展商也不想得罪這四大經紀公司,畢竟還得靠它們來拼銷售業績。據業界朋友透露,有些發展商爲了要經紀取得更好的銷售,不惜贈送價值數萬元的名牌用品,甚至發出數百萬元的花紅獎勵他們。
市場“四大”可能變“三大”
如今的房屋經紀,已不再是單純協調房屋買賣那麽簡單,他們很多身兼推銷房屋的網紅、社交媒體營銷人員、財富管理專家等,利用在不同領域的人氣人脈,網羅買家。
本地樓市在疫情下繼續紅火,今年第三季私宅價格仍繼續攀高,有分析師認爲全年價格至少會增長5%至7%。疫苗接種範圍不斷擴大,全球經濟複蘇預期提升,邊境逐步開放,各界普遍看好市場未來走勢,樓市估計一路火熱,房屋經紀繼續稱王。
當四大房屋經紀公司的市場地位不斷攀高,有可能左右房價、項目推出市場的進度,甚至傭金的額度。與此同時,和經紀有關的市場陋習也可能變本加厲,包括和買家分享傭金、鼓動市場情緒等。
最近,經紀界再掀跳槽風,市場傳出將有新一輪的大風吹,四大經紀公司的排名可能會大洗牌。橙易和戴玉祥一批強大經紀隊伍的四大管理層要員已過檔合登亞洲,他們旗下的1800名經紀已經被其他三大經紀公司激烈挖角。
在不久將來,四大可能整合爲“三大”。這麽一來,經紀可能成爲一只可操縱市場的無形的手,勢力不容小觑。房地産市場的三大主角:發展商、買家和經紀,誰才是贏家?已不用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