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教師認爲工作量對他們的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涯造成負面影響,其中以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最爲顯著。與此同時,受訪教師反映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工作與生活之間缺乏平衡。
這項調查由新加坡輔導中心和ACC心理輔導培訓學院攜手進行,他們在今年8月13日至9月3日間,針對1325名來自學前教育中心、中小學、初級學院和特需學校等教育領域的教師展開調查。
調查從各個層面如教師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教師面臨的問題等方面,試圖了解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調查顯示,有94.6%的受訪教師認爲教師的工作對他們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造成負面影響。當中,有81.1%的受訪教師反映,工作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那些認爲工作影響身體健康的人則占62.5%。易怒的情緒、失眠和反複的頭痛也是這些教師的三大症狀。
雖然有96.7%的受訪教師覺得工作中有至少一個讓他滿意的地方,但當問及對工作抱有什麽感受時,最多教師反映的前三種情緒是“難以承受”(56.5%)“沮喪”(39.2%)以及“擔心”(21.1%)。
逾八成受訪者 每周工作時長超過45小時
此外,超過八成(80.6%)的受訪者每周的工作時長超過45小時,超出本地員工每周平均的工作時長。這可能是影響教師身心健康的原因之一。
調查也收集教師普遍面對的問題,對受訪教師而言,難以實現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78.6%)和超出負荷的工作量(78%)是他們的兩大難題。據研究團隊觀察,中小學和初院教師更敢于反映工作量增加的情況。
工作繁重是導致 工作與生活失衡主因
調查的負責人之一孫婷指出,繁重的工作是導致多數教師的工作與生活失衡的主要原因。“除了批改作業,教師還得同時兼顧其他職務,如與家長聯系和策劃活動等。多數教師也說,因爲缺乏人手,他們在休假時還得工作。”
另外,約四成(40.7%)受訪教師面臨自己的努力與工作不受重視或不被認可的情況,學前教育中心教師尤其認爲他們的職業不受他人尊重。孫婷透露,這些教師反映他們被外人視爲保姆而非教師,他們覺得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有鑒于此,此調查也探討教師在工作場所須要的相關支援。團隊發現,向主管與心理健康專家求助的教師只分別占10.8%和8.2%。受訪教師認爲最能幫助提升身心健康的三大方式是減輕工作量、增加收入和不受幹擾的假期。
孫婷認爲,現有班級的師生比例會讓教師倍感壓力。“一些結構性的調整如縮減班上的學生人數和聘請更多教師,來改善班上的師生比率,將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工作量。”
研究團隊希望此研究成果能提升公衆對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意識,同時鼓勵利益相關者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促進更有益于教師發展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