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通報,10月17日新增確診病例3058起,含社區病例2454起、客工宿舍病例601起,境外輸入病例3起,累計14萬8178起。
衛生部通報新增死亡病例9起,年齡介于57歲至100歲,分別爲6男3女,皆爲新加坡籍,累計死亡病例達233起。
本期疫情報道重點爲:
一、新冠的“超級免疫力”:這場大流行的巨大謎團之一
二、昨天通報9起死亡病例,其中一人無基礎病病史
三、不滿12歲兒童病例新增176人,住院病例少4人
四、新加坡逾55萬人已接種加強劑
五、ICU重症人數大增30%達62人
六、輸氧重症人數降至310人
七、普通隔離病房住院人員降至1092人
八、居家康複1萬6580人
最新研究:這類人可對新冠
産生“超級免疫力”
10月14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志發布了一篇文章,名爲《新冠的“超級免疫力”:這場大流行的巨大謎團之一》(“COVID super-immunity: one of the pandemic’s great puzzles”)。
文章指出,大約一年前,在德爾塔和其他變種毒株出現之前,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病毒學家Theodora Hatziioannou和Paul Bieniasz就已經開始研究新冠病毒上哪些突變時關鍵性,可能讓人類抗體失效。他們設計了一個攜帶20個自然突變的假新冠病毒顆粒,以進行實驗。他們發現,先感染新冠病毒,後接種疫苗的人會形成強大的“超級免疫力”。先感染,後接種
會形成強大的“超級免疫力”在全世界都在關注新冠變種毒株的同時,這種“超級免疫”已經成爲這場大流行的最大謎團之一。研究員了解到,這種“感染+接種”形成的免疫力,不僅抗體水平特別高,而且保護力很廣,對原始病毒、突變病毒,甚至對其他冠狀病毒如SARS,都有一定的中和作用,所以被稱爲“混合免疫力”或“超級免疫力”。研究員希望找出“混合免疫”和“純疫苗接種”産生的免疫力有什麽差異,這將影響到疫苗加強針以及爲下一個變種病毒的出現做好准備。接種加強針可能提高免疫效果最近的研究表明,“超級免疫力”的形成,有一部分原因來自“記憶B細胞”。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産生的大部分抗體來自漿母細胞,而這種細胞在體內的存活時間短,當這些細胞不可避免地死亡時,抗體水平就會下降。一旦漿細胞消失,抗體的主要來源就變成了更稀少的“記憶B細胞”。感染冠病和接種疫苗都會引發記憶B細胞,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感染後康複的抗體水平更高。(示意圖)那麽,人類如何不通過感染,而得到這種“超級免疫力”呢?另外,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病毒學家Andrés Finzi發現,延長前兩針疫苗之間的間隔到16周,産生的抗體水平和保護力很高,接近于“感染+接種”的“超級免疫力”。巴黎內克爾兒童疾病研究所的免疫學家Matthieu Mahévas指出,接種第三劑加強針,也有可能起到這個作用。研究人員認爲,了解“超級免疫力”的機制非常重要,人們以後才能效仿它。另外,這種“混合免疫力”在真實世界的效果也很值得研究。比如,南美洲疫情的下降可能和混合免疫力有關。巴西病毒學家Gonzalo Bello Bentancor認爲,混合免疫可能是整個南美洲病例下降的原因。這是因爲早期南美國家感染率高,但現在很大一部分人口都接種了疫苗,混合免疫可能比單純接種疫苗更好地阻止了病毒的傳播。至于是否只有首次被感染,才能産生超級免疫力?接種疫苗後感染,則沒有超級免疫力?有關研究仍在進心中。不過,研究“超級免疫力”的科學家強調,無論自然感染有什麽好處,人們都應該要避免。Finzi指出,“我們不希望大家都先被感染,然後再去接種疫苗以獲得超級免疫力,因爲有些人可能無法安全康複。”昨天通報9起死亡病例其中一人無基礎病病史 新加坡衛生部昨天通報9起死亡病例,五女四男,年齡介于60歲至89歲,皆爲新加坡公民。 9人當中,5人未接種疫苗,2人部分接著,2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8人有基礎病病史,1人無已知基礎病病史。 這9起死亡病例,10月13日、14日各有1起,15日有3起,16日有4起。 根據《新加坡眼》統計,從衛生部通報死亡病例的疫苗接種情況以來,新加坡一共出現191起病例,分布如下:從身體健康情況看,約95%是有基礎病病史的;從疫苗接種情況看,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有50人,占26.2%。 此50人皆爲有多種基礎病病史的年長者,其中多數爲八九旬高齡老人。 所謂基礎病大多爲:高血壓、高血脂、心髒病、癌症、肺炎、糖尿病、腎病等。 總體病死率升至0.154% 從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起病例,至10月16日,新加坡一共出現14萬5120起確診病例,其中224起死亡,病死率從前一天的0.152%升至0.154%。 分解到社區病例層級,病死率維持在0.305%(見上圖),社區病例絕大多數在60歲以上有基礎病人員。 本波疫情的總體病死率從前一天的0.226%升至0.228%;相比之下,本波之前的病死率爲0.058%。 本波疫情的社區病例至今出現187起死亡病例,病死率從前一天的0.273%升至0.276%,是本波之前社區病例病死率的30%。 本波社區病例的病死率比本波之前低,一個原因是疫苗的保護作用,另一個原因是病程未完全發展。 另,本波主流病毒爲德爾塔,去年是原始病毒。有專家認爲,德爾塔傳染性很強,但烈性比原始病毒低。日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采訪時說,“毒力在減弱了”。 希望本波疫情病死率能維持在上一波的病死率以下。究竟如何發展,目前言之尚早。 不滿12歲兒童病例新增176人住院病例比前一天少5人 新加坡昨天0歲至11歲孩童病例新增176人。普通隔離病房0歲至11歲住院病人則爲57人,比前一天少4人。從10月16日至24日,小學生一連九天不必到校。下一次返校上課時10月25日。 我們繼續觀察。 新加坡逾55萬人已接種加強針 衛生部通報,截至10月15日,新加坡人口85%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84%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這裏指的是全人口比例,包括未滿12歲兒童。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一共461萬6536人接種了輝瑞/複必泰、莫德納疫苗,首劑接種人員比前一天增2801人。 輝瑞/複必泰、莫德納疫苗累計接種959萬8504劑,比前一天增3萬4879劑,包括2萬8792劑加強針;已經接種加強針的累計55萬4004人。 凡三旬以上、大約半年前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皆可接種加強針。當局會發接種邀請。 目前,當局已邀請大約78萬人接種第三劑疫苗;逾55萬人已接種,約10萬人已預約接種。 科興、國藥疫苗累計接種22萬余劑 至于世衛組織批准緊急使用的其他疫苗(科興、中國國藥),則累計11萬7283人接種,比前一天增644人;累計接種劑量爲22萬4870劑,比前一天增1319劑,包括首劑、第二劑、加強針以及首劑施打mRNA疫苗,第二劑改用滅活疫苗的。 過去28天新增病例病情輕重與疫苗接種的關系 在過去28天內,新加坡新增6萬8147起本土病例,其中6萬7178人(98.6%)爲無症狀或輕症,752起(1.1%)曾爲/現爲輸氧重症,84起(0.1%)曾爲/現爲ICU重症,累計133人(0.2%)死亡。百分比數據四舍五入。 輸氧重症和ICU重症合計836人,約50.6%未接種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約49.4%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死亡133人,其中98人(73.7%)未接種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35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 根據衛生部信息,大多數輸氧病例在輸氧二天至五天之後,病情轉輕,不再需要氧氣支持。 10月16日疫情回顧新增3348起確診病例 現在回顧新加坡衛生部昨夜通報的疫情數據。 截至10月16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3348起,累計14萬5120起。 由于10月11日已啓動新程序,無症狀但自助檢測結果爲陽性的無須進行PCR檢測,因此,我們把10月11日標注在圖表裏。 在昨天的新增病例當中,境外輸入4起,本土病例3344起,其中包括客工宿舍病例656起。 ICU重症人數大增30%至62人 截至10月16日中午1200時,ICU重症病房有62人,比前一天增14人,增幅達三成;需氧重症310人,比前一天少12人。 ICU重症病患和輸氧重症病患的年齡分布如下: 輸氧重症和ICU重症合計比前一天增2人,爲372人。 新加坡目前已開近200個ICU傳染病重症病床,在用62個。 備用ICU重症病床還有1100個左右。不過,如果被迫開啓這1100個ICU床位,將嚴重影響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行。 輸氧重症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並不使用ICU,用的是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新加坡眼》盤點自8月18日以來的確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我們密切關注接下來幾周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走勢。 昨天新增本土病例年齡分布 昨天的新增本土病例年齡分布如下: 普通住院病患人數降至1092人 普通隔離病房的非輸氧病例比前一天少131人,爲1092人。按年齡分布如下: 居家康複有1萬6580人年長者社區治療中心住院766人 居家康複現有1萬6580人。 病情穩定但有基礎病病史的年長者住在社區治療中心,密切觀察,有766人,比前一天略少。 中症以上病患昨天從醫院出院136人,累計8177人;死亡病例新增9起,累計224起。 至于輕症和無症狀病患,在社區護理中心接受治療/隔離的,昨有2萬5221起;在社區護理中心隔離之後病愈3293人,累計11萬零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