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全球正面對供應鏈中斷、港口擁堵和貨物延期等嚴峻挑戰,我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樞紐,處于有利地位協助緩解全球供應鏈中斷情況。
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表示,在疫情期間,很多航運公司利用新加坡港口,作爲一站式港口,也作爲它們彌補運輸延誤時間的補時港口(catch-up port)。我國港口下來會繼續每天24小時運作,並增加員工人數和提高港口運能,以確保全球供應鏈的順暢流通。
其中,港務集團(PSA)和政府機構和工會也展開密切合作,招聘2500名本地員工,增加約兩成人手。與此同時,它重新開放了岌巴碼頭(Keppel Terminal)的8個泊位和1萬8000個地面艙位,以提供約6萬5000個標准箱的堆場處理量。
上個月,港務集團也開始使用大士港口(Tuas Port)堆場,增加約2000個標准箱的堆場處理量。必要時,大士港口會進一步提高處理量。
另外,該集團已探討港口運營以外問題,與船運公司及客戶密切合作,試圖達成更優化安排,以盡量減少運輸延誤。
徐芳達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說:“我們當然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全球供應鏈所面對挑戰,因爲這個仍需要上遊和下遊合作,在運作方面做出調整。但身爲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樞紐,我們有責任幫助減輕船運公司和客戶所面對的延誤,以及貨物流動所面對挑戰。”
冠病疫情封閉措施對全球供應鏈形成了巨大沖擊。由于許多主要船運通道都在各國邊境阻滯,港口出現運輸瓶頸,供應鏈交付期一再拖延,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和運價上漲問題急劇放大。
目前,全球船舶運輸班期的可靠性已從2018年至2020年的平均75%,在今年跌至35%至40%.船舶平均延誤時間延長至7.5天。
徐芳達表示,新加坡作爲全球供應鏈中的主要節點,不能幸免于全球性的幹擾。上遊港口的擁堵已導致船舶無法按期抵達新加坡,轉運集裝箱船只在新加坡港口停留更多時間。
盡管如此,他指出,我國港口須堅守它的價值主張,繼續是全球供應鏈一個有韌性、可靠的節點,並提供良好連接,快速轉換時間和高效服務,成爲彌補運輸延誤時間和解決運營難題的首選港口。
在多方努力下,我國港口吞吐量已開始複蘇,今年首九個月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4%,也比2019年疫情暴發前增加2.4%。
不過這些舉措會給我國港口帶來一些成本代價。例如集裝箱在港口堆場逗留時間更長,形成港口運營的額外壓力。此外,隨著越來越多船舶來到我國港口,意味著它們等候時間拉長。
徐芳達說:“但這是我們基于長期戰略考慮,同時了解到身爲重要轉運樞紐港口的全球責任,所做出的有意識的舉措,我們決定承擔這一重要角色,協助那些面臨供應鏈擁堵的船運公司及客戶。”
談到供應鏈中斷可能帶來的食品價格上漲或半導體晶片嚴重短缺等問題,徐芳達表示,我國一直拓展食品來源地,加強供給韌性,以確保食品供應不會中斷和價格保持穩定。另一方面,一些有時效性和重要材料如半導體晶片,爲避免生産計劃受影響,港務集團一直在加快這些材料運入。
展望未來,他認爲,我國政府、行業和工會之間具有緊密勞資政三方關系,使到我國能應對供應鏈中斷挑戰,並繼續爲未來做好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