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民防人員外穿“軟骨” 可防背部勞損和肌肉拉傷

2021 年 10 月 30 日 以火热之心做善良之事

王凱義 報道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民防部隊人員未來在執行任務時,可通過一種外穿式“軟骨”裝備,來降低肌肉損傷的概率,從而提高整體效率。

民防人員參與的任務往往需要大量的體力與耐力,像是扛起重型醫療物品、進行心肺複蘇術(CPR)、從倒塌的建築或狹窄的空間救出傷亡者等。長此以往,對他們的身體,尤其是下背部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傷。

爲舒緩民防人員長時間累積的疲勞,以及減少重複性壓力造成的傷害,民防部隊與內政科技局聯合研發了一種外穿式“軟骨”(soft exoskeleton)裝備。

通過穿戴這款裝備,民防人員在執行任務時可以獲得更好的支撐,並且確保在執行任務時能維持正確的姿勢。這不僅能舒緩他們身體所須承受的壓力,也能降低拉傷肌肉的可能性,從而提高執行任務的能力。

在昨天(10月29日)于武吉巴督消防局舉行的媒體預覽活動上,負責研發這套裝備的內政科技局高級科學家梁獻方(29歲)說:“由于外穿‘軟骨’裝備利用的是穿戴者本身的動能(kinetic energy)來發揮功效,同時也具備能量回收系統,因此不需要電源,所需的維修成本也不高。”

這款外穿“軟骨”裝備重量僅爲2.8公斤,可以憑借穿戴者的自然行動而産生輔助力。裝備主要由胸墊和智能接合處組成,前者可以爲胸部提供支撐並減緩該部位所承受的壓力,後者則可減輕穿戴者下背部的勞損。

今年6月到10月初,外穿“軟骨”裝備在受控環境中進行試驗,以確保在緊急行動中的適用性。由于經常須要執行消耗大量體力的任務,來自緊急醫療處與災難拯救隊的人員是該試驗的研究對象。

民防部隊緊急醫療處二級上士楊傑銘(26歲)受訪時說:“在緊急搶救行動中,我們須進行六輪,即12分鍾心肺複蘇術。12分鍾聽起來未必很長,但長期重複CPR動作會導致我們的下背部有一定的損傷。有了外穿‘軟骨’裝備,我們的下背部得到支撐,能更有效地執行任務。”

根據記者親身穿戴的體驗,這套裝備穿脫都很方便,所需時間不到30秒。穿戴時可以對尺寸進行調整,以適合不同體型的人。另外,記者嘗試在穿上“軟骨”後蹲下舉起重物,發現它能夠幫助身體維持一個比較標准的下蹲姿勢,從而防止肌肉拉傷。

內政科技局與民防部隊將持續合作,從明年1月起,在特定的消防局讓民防人員在實際操作中穿戴裝備進行測試,以進一步確定它的可行性。

相關文章:

  • 民防人員外穿“軟骨”防傷筋動骨
  • 淡馬錫基金會第五度派免費口罩 多地點一早現人龍已逾10萬套被領取
  • 利用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綜合信息 新戰鬥指揮系統加強武裝部隊防禦
  • 多數工人黨選區居民認爲應嚴懲
  • 引進色彩缤紛植物美化行人天橋 綠化先驅黃堯堃逝世享年89歲
  • 武吉巴督黃泥淹路初步調查 是雨後土壤滑入采石場導致水溢出
體育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快讀 > 體育 > 民防人員外穿“軟骨” 可防背部勞損和肌肉拉傷
©2022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