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證科學家是控方舉證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專家證人。
衛生科學局應用科學司(Applied Sciences Group)的四名資深法證科學家,應邀分享他們出庭供證的經驗和工作挑戰,以及處理過的案件及趣事。應用科學司代副司長兼生物署署長冼翹聰副教授,以及法證化學與物理化驗室署長林添萬,已在上篇登場。
毒物化驗署署長姚憶如博士和違禁藥品署代署長林蓉莉,將在本期講述她們的經驗。
“簡單來說,我們的工作是分析活人和死人體內的毒物”,毒物化驗署署長姚憶如博士(54歲)以一句話概括該署的職責。
姚憶如爲衛生科學局服務了26年,管轄的毒物化驗署又分“臨床與法證毒理”(Clinical & Forensic Toxicology)和“濫用毒品檢測”(Drug Abuse Testing),前者檢測血液、尿液和其他樣本(如肝、胃含物和食物)的毒品和毒物,後者檢測尿液和頭發的毒品成分。
姚憶如透露,毒物化驗署每年提呈約1000至1400份報告。
“作爲全國毒物化驗室,我們通過包括醫院和驗屍房的不同客戶的報告,可看到最新的毒品毒物走勢。”
比如,他們親眼見到濫用LSD致幻劑(也稱毒郵票)的上升趨勢,尤其是青少年。
“我們也注意到濫用多種物質(polysubstance)的新問題,不同病人的尿液或血液有類似的混合咳嗽藥物。”
除了與科學家討論技術課題和項目,她有時也發表書面意見,尤其是在酒駕案件中,使用酒精清除率推算肇事時呼氣或血液中酒精含量(alcohol back calculation)。
身爲高級顧問法證科學家,姚憶如在日常管理和行政工作之外,也須監督毒物化驗的分析、審查分析數據和解讀檢測結果,並就一些案件結果提出看法。
她也負責實驗室的技術和研究發展,確保檢測跟上科技步伐,滿足客戶和相關單位的需求。
因行政工作繁重,姚憶如每年只能提呈約50份報告,出庭供證每年最多一次。
毒物化驗署工作充滿意義,也因此讓她能堅守崗位多年。她指出,不論是醫生在治療病人時,或出現疑點的死亡,甚至是與毒品或毒物有關的突發死亡,都能從毒物化驗尋得蛛絲馬迹。
“我們的化驗結果爲警方提供必要的證據,比如被強奸受害者體內的毒物,魯莽駕駛者的酒精含量,混合大麻的餅幹,好讓警方采取執法行動。”
她指出,化驗結果也可以協助排除毒品或酒精涉及的案件。例如,2012年5月,武吉士地鐵站外發生恐怖車禍,法拉利與德士和電單車相撞,釀成兩死三傷的慘禍。有人猜測法拉利司機酒駕,但化驗結果顯示司機沒喝醉。
“我們的檢測報告會影響法證調查的結果,不論是受毒品或酒精影響,或非自然死亡,或性侵案涉及的藥物等,也提供有用資料供醫療調查,監督毒物水平以獲得最佳療效、爲病人的病況提供見解等。”
出庭前先閱讀文件資料並與主控官討論
受不同程度酒精影響的人,即使是同一個人但喝酒的時間不同,都會出現不同的行爲舉止,所以要從舉止確定血液的酒精含量更是個挑戰。
姚憶如談及出庭供證的案件時,說她有一次須使用酒精清除率,推算某被告向公務員動粗時的酒精含量。
她得到一個幅度範圍,並根據該範圍,提呈典型醉酒舉止的相關報告。
當時主要的爭論點是從閉路電視所看到的被告舉止,到底是在範圍的上限或下限。
結果,她被再三盤問,控方也不斷要她澄清。
“我從那次經驗,發現預先教育主控官非常重要,要讓他們知道科學所提供的這類證據,其實是有限的。”
2013年小印度騷亂,姚憶如負責爲遭巴士撞死的客工提呈毒物報告。
當時的供證很直接,但因爲這是多人關注的大案,所以許多記者駐守法庭外。
“我踏出法庭時,一些記者想采訪我。我以爲是被告或答辯人才會被采訪,所以嚇了一跳。”
談到法庭的趣事,姚憶如說,她聽過某律師的舉止誇張,一日終于“遇上”,被他盤問。
“盤問過程中,他猛力往桌子丟文件夾,想要嚇唬我。那個案件我做了充足准備,所以不受影響。
“我平靜地望著他,看他葫蘆裏賣什麽藥,但過了一會兒,他知道再也使不出任何伎倆,就恢複正常了。”
上庭前,姚憶如他會根據案件找相關文獻來讀,甚至帶到法庭。
她會與主控官討論,明白問題大綱。“與同事討論盤問時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大有助益。”
身爲專家證人,我們提交報告時,須保持客觀。最高興的是順利完成供證,而證據價值被法庭理解。
“看到法官、主控官,甚至辯護律師點頭贊同,以及表達謝意時,最讓我高興了。”
新毒品日新月異 確認技術須保持領先
過去11年來,全球出現至少1000種新化合致幻藥,對各地的法證實驗室,包括衛生科學局的違禁藥品署構成極大挑戰,必須不斷開發確認新毒品的最新方法和最新科技。
違禁藥品署代署長林蓉莉說,這好比爲每種新化合致幻藥(NPS)的變種毒株,找尋一個“疫苗”。
“我們的挑戰是在毒品新趨勢中保持領先地位,加強化驗能力,卻也同時確保化驗結果保持精確度。”
她指出,爲了化驗這些新毒品,違禁藥品署特別設立一支科學家團隊。
團隊專注于發展無數的化驗技能,作出精確鑒定,並提呈報告。它也監督全球毒品趨勢,並且就立法草案與內政部和中央肅毒局密切合作,看如何管制這些層出不窮的新毒品。
“我們已建立鑒定NPS的工作流程,有信心應付未來的可能挑戰。”
據較早報道,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俗稱冰毒)、海洛英和俗稱“合法興奮藥物”的NPS,已連續三年成爲本地三大被濫用的毒品。
林蓉莉大學畢業後,就加入衛生科學局,至今服務了24年,專長是毒品分析。
她說,違禁藥品署使用科學方法,化驗海洛英、冰毒、大麻、愛他死藥丸,以及新型的人工合成毒品(designer drug)等,同時准備化驗報告。
“我們的重要性在于把高質量、精准和及時結果提交給中央肅毒局。我們也提供重要資料給法庭,讓法官確定必要的刑罰,所以工作很有意義。”
專家證人須向法庭講解 新毒品“身份”和作用
身爲法庭的專家證人,她須向法庭講解新毒品的“身份”和其作用。
她指出,新加坡的立法方法是以“通用定義”來管制新毒品,也就是依據化學結構把新毒品列入濫用毒品法令。所以,要解釋新毒品如何規劃在“通用定義”內是具挑戰性的。
“展示化學結構可以協助講解,但有時我們也會被問到新毒品的影響,所以必須閱讀科學文獻,根據現有科研解釋其效能。”
法證科學家供證時,如果被問到吸毒有關的問題時,他們會告知不在專業範圍,建議交由適當的專家解答。
“但最開心的時候,莫過于能夠提供清楚解釋,而法庭接受我的解釋和化驗結果。”
林蓉莉說,工作壓力雖然大,但她喜愛這份工作,說工作所帶來的知識,以及所提供的重要證據,一直是推動她前進的動力。
女被告稱減肥藥含冰毒 化驗出爐後承認動手腳
女唱片騎師服食冰毒被捕後捏造證據,謊稱是減肥藥含有冰毒,企圖逃過吸毒罪。
中央肅毒局查案人員當時把女被告的藥物,連同向經銷商購買的同樣減肥藥,交給違禁藥品署化驗。
林蓉莉分享上述讓她印象深刻的案件時說,這不是一般樣本,必須迅速制訂新的工作流程,爲兩個樣本進行化驗。
“雖然兩個樣本的結果不同,但我們對化驗結果有信心,于是據實提呈報告。”
法證科學人員向主控官和法庭講解化驗結果,女被告最終認罪,承認對藥丸動過手腳。
該署接獲總檢察署的表揚信,稱贊專家意見非常重要和有幫助,也感激化驗室人員的專業和耐心,協助主控官更了解法證證據。
她指出,該署的實驗室通過可靠的分析方法,並使用以科學爲根據的應用程序,得出精准的結論,顯示其強大的能力,該案件也闡明法證科學協助執行司法的重要性。
林蓉莉出庭前會先審查文件,熟悉案件相關的程序。她通常先與主控官面談,也會思考如何以淺白詞彙,向法庭講解複雜的科學概念,並做好心理准備,“迎接”任何可能的問題。
她會帶著記錄化驗過程的筆記,以及得當庭計算化驗品重量的計算機。她的一些同事也帶尺或彙報筆記,協助法庭理解新藥的複雜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