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今日頭條,柳扶風工作室,作者:孫玉良
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後,各方評論紛紛,正面負面的都有。其中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分析特別有意思。據環球網11月18日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形容中美兩個超級大國是“連體雙胞胎”,並據此做出兩大判斷。
李顯龍的形容其實並不精確,把中國和美國形容爲“連體雙胞胎”,恐怕大多數中國人也並不認同。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國,而美國的曆史僅有245年。用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怼反華美國參議員的話說,中國形成文明時,你們的祖先還是猴。如果按歲數,中國自然與美國不可能是“連體雙胞胎”,不過李顯龍顯然並不是這個意思,他應該是說,當今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中國和美國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就像“連體雙胞胎”一樣不可分割。
從經濟上來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20年中美貿易總值爲5886億美元,在疫情肆虐、全球貿易下跌、中美關系空前惡化的背景下,2021年前10個月中美雙邊貿易額反而增長到6100億美元。言語冷冰冰,數字暖洋洋,一邊打著嘴仗,一邊做著生意,當然,“討價還價”是免不了的,美國一直在關稅上做文章,還對某些領域設置障礙,但這並沒有因此減少雙方的貿易。
在文化教育交流上,中國是赴美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根據美國官方11月15日發布的“2021年國際留學門戶開放報告”,目前仍有317299名大陸留學生在美就讀,占在美所有國際留學生人數的35%。這是在美國一直擠兌中國,一些反華議員提出“安全校園法案”,試圖阻止中國學生獲得赴美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簽證的背景下發生的。可知如果美國對中國持“開放”態度,該有多少中國學生赴美留學。
在持有美國國債上,中國是美國第二大美國債券持有國,僅次于日本。截止到9月份,中國持有美債規模近1.048萬億美元,9月輕微增持美國國債6億美元。美國的國債規模很大,達到29萬億美元,這是一個靠借貸過富日子的國家,借新債還舊債是他們的常態,不斷提高債務上限成爲美國國會每年的爭吵慣例了。中國與美國的關系雖然緊張,但並沒有大規模地抛售美債,現在仍然是美國第二大債權國。
爲什麽李顯龍形容中美是“連體雙胞胎”?他是有數據支持的。雖然中美性格迥異,矛盾重重,但同時也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最“親密”的關系。中美自建交以來,40多年已成長爲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前總統特朗普想一刀切開,但揮刀時發現,中美已經切不斷了。如果武斷地、冒失地割開中國,美國也會同時造成“失血性”死亡。這個“手術”不好做。
中美這次元首視頻會晤談什麽?既然割不斷,那就聊聊怎麽管控分歧,日子該過還得過。拜登重申了對中國的“三不承諾”,美方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而中國則暢談“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出中美相處應該堅持的“三點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次中美會晤總體來說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緩和了雙邊關系。李顯龍借此做出了兩大判斷:第一,未來中美不會“脫鈎”,不會出現擁有“兩個獨立經濟體”的世界;第二,台海不太可能“一夜之間爆發戰爭”,但存在“意外或誤判”的可能。
李顯龍的判斷是正確的。未來中美的發展走向,不可能“我建立我的體系,你建立你的體系”,而是互相加入各種國際體系。中國一直努力融入世界,提出申請加入CPTPP就是這種趨勢的象征。雖然美國一直想“冷落”中國,但中國海納百川的“開放”思維從容破解了這種企圖。在大國的博弈中,中國越來越擁有娴熟的技巧,可以“聚同化異”。在台海問題上,除非出現“意外”,穩步推進“和平統一”將是曆史大勢,這不是幾個“台獨”分子和一些外部幹涉勢力擋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