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OP26 峰會開幕當天的講話中,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關于應對氣候變化“這是決定性的十年”。世界是抓住機會采取行動,還是讓子孫後代受苦,將在未來幾年內決定。
作爲NUS哲學、政治和經濟本科課程的教授,Ng Chia Wee 對氣候變化和生育率下降有著自己的觀點。
生育率調查
巴斯大學開展了一項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關于年輕人氣候焦慮的科學研究,由競選組織 Avaaz 資助,受訪者來自 10 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巴西、印度、菲律賓、英國和美國。根據10000名16至25歲年輕人的調查結果顯示,幾乎4/10的受訪者表示,因氣候危機而猶豫要孩子。
近6/10的人非常擔心氣候變化,3/4的人表示“未來令人恐懼”。超過一半的人還認爲他們的機會比父母少,而有一半的人表示氣候危機正在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根據對1066 名18 至 34 歲受訪者的調查,22% 的受訪者表示,在考慮要孩子時,氣候變化是他們關注的問題。對于新加坡這樣一個人口遠低于許多國家、只能依靠人力資源的小國來說,即使是22%的數字也值得關注。
此外,隨著氣候危機的惡化,這一數字可能會增加。隨著COVID-19 疫情擴散,很多人已經推遲生育,2020 年只有 31816 名新生兒出生,比前一年減少 3.1%,是 2013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今年早些時候,在新加坡話劇團由 Oon Shu An 和 Joshua Lim 主演的Lungs話劇中,講述了一對夫婦在陷入生存危機時決定是否要孩子的故事,Oon 認爲“很多人”都會與之相關。正如 Ben Chin 在 Popspoken 文章中所提到的,Lungs 提出的核心問題很簡單:“現在將孩子帶入這個正在與環境危機、政治動蕩和不穩定性作鬥爭的世界是否是負責任的事情 ?”
是否要把孩子帶到這個未知的世界
什麽是負責任的事情?
一方面,每對夫婦都必須有生育孩子的權利。給予生命是一種特權,對一些人來說,撫養孩子會帶來無與倫比的快樂。社會、文化和宗教影響也不容忽視。對于像新加坡這樣的老齡化社會,更低的出生率也會加劇勞動力萎縮帶來的經濟壓力。
與此同時,也完全有理由質疑將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決定,因爲我們可以預見,隨著這個孩子長大,他知道將在一生中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氣候破壞。
正如 29 歲的 Sherilyn Loh此前告訴 CNA 的那樣:“大流行,由于全球變暖,氣溫上升導致空氣質量發生變化……我們不知道 20 年後會是什麽樣子。”
這個問題的答案仍然懸而未決,COP26本應是我們避免未來氣候災難的“最後最佳機會”,但是COP26也未能實現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 1.5 攝氏度的目標.
COP26,來源:CNA
緩解困境
由于前景不確定,我們現在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讓它不那麽悲觀。政府將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 COP26 的進行,新加坡的環境和氣候青年組織發出緊急呼籲,呼籲國家領導人“大膽加快氣候行動”,並呼籲青年“被視爲平等的夥伴”。政府應該聽從這一呼籲,讓年輕人更有信心,他們的孩子將看到一個不那麽糟糕的世界。
與此同時,青年自己也必須做得更多。誠然,我們全國約60%的排放是工業排放,但這不應成爲個人不遵守更高標准的借口。
根據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首個華僑銀行氣候指數,基于對 2000 名 18 至 65 歲新加坡人的在線調查,43% 的 Z 世代受訪者每天在家中使用空調超過 7 小時——這一比例在所有年齡組中最高。另外,77% 的千禧一代受訪者駕駛中型或大型車輛。
有孩子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致力于更環保的標准:例如減少航空旅行和私人交通工具,減少紅肉消費,放棄空調,轉而使用風扇和自然通風,停止沉迷于不必要的購物,並爲成本更高的環保産品付費。
雖然這些行動可能只會讓天平略微傾斜以對抗不斷惡化的世界,但它們可以讓我們確信我們正在爲想要的世界人盡我們所能,並相信我們的生活是言行一致的生活。
我們有責任爲我們的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並在他們開始模仿我們的行爲時爲環境意識的良性循環做出貢獻。無論我們決定如何緩解道德困境,時間都會繼續流逝。對于我們的下一代和我們可能創造的生活來說,這確實將是決定性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