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發布,這份報告用19項指標對亞太53個地區做了評估,綜合反映各地區將知識資本轉化爲經濟價值和居民財富的能力。與去年相同,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新加坡、東京、首爾,第四至第十位依次是上海、香港、蔚山、北京、西澳大利亞、愛知縣、以色列。
排名下降原因可能是疫情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羅守貴介紹,《2021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由上海市軟科學基地——上海市知識競爭力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和國際競爭力中心亞太分中心等聯合研制,這是2010年以來第十二次發布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知識競爭力是指創造新的概念、思想、工藝流程和産品,並且把它們轉化爲經濟價值和財富的能力。知識競爭力指數由總部在英國的國際競爭力中心提出,包含人力資本、金融資本、知識資本、區域經濟産出、知識的持續性等5項一級指標。國際競爭力中心自2002年起發布《世界知識競爭力指數年度報告》,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是該指數的一個板塊,2010年起由國際競爭力中心主任羅伯特·哈金斯授權在中國發布。
今年的亞太指數顯示,中國大陸31個地區的知識競爭力差異顯著,上海、北京和香港排名前十;浙江、廣東、江蘇和天津分別排名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和二十五位,均處于中遊之前位置。河南、西藏、江西和山西進步顯著,四省區分別較去年上升9位、8位、5位和5位。其他位次有所上升的分別是:甘肅和廣西均上升4位,海南上升3位,廣東、四川、青海、甯夏均上升2位,貴州和內蒙古均上升1位。
“排名較去年下降的國內省份主要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可能是因爲新冠疫情導致經濟活動水平有所下降,經濟流動性有所減弱。”羅守貴說,新冠疫情對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産生了劇烈沖擊,但中國經濟總體表現穩健,亞太經濟活動率前八名、知識密集制造業前三名的地區都在中國。
2021亞太知識競爭力排行榜及其變化
上海知識密集産業優勢明顯
上海的知識競爭力連續8年位居亞太前十名,連續2年排名第四,表現出穩健上升的態勢。《2021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顯示,上海的知識密集産業優勢尤爲明顯,IT和計算機制造、生物技術和化學、汽車和機械工程、儀器和電子機械等4個知識密集制造業的每千從業人員就業人數排名第一,高技術(知識密集)服務業排名第四。這說明經過多年産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海已具備知識密集産業的較強競爭力。
報告指出,上海近年來表現出知識經濟穩健發展的態勢,還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上海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政府人均研究開發(R&D)投入近年來保持高位,本年政府人均研究開發投入排名亞太第四;二是上海高度重視人才在創新中的作用,集聚和培養了數量可觀的各類創新型人才。上海對海歸人才有很大吸引力,領英(LinkedIn)《中國海歸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上海吸納的歸國留學人數占比在國內大城市中始終高居35%—40%,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市;在潛在海歸人才未來流向意願城市中,上海也位居第一。
2013—2017年海歸人才流向城市(%)
有回國意向的海外華人偏好城市(%)
上海在哪個領域需要盡快提升?羅守貴表示,上海人均私人股權投資雖然在亞太排名第三,僅次于北京和新加坡,但在絕對數量上,北京人均私人股權投資比上海高一倍以上。私人股權投資可以理解爲風險投資(VC),這個指標反映了金融與創新結合的活力。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上海的這個指標有待提升。羅守貴建議進一步加強金融開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風險資本進入上海,推動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此外,政府需要引導國內風險資本投向早期科技項目,逐步扭轉國內投資機構“賺快錢”的傾向,讓前沿性研究成果通過市場化資本的接力棒式支持,早日轉化爲産品。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俞陶然
來源:作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