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時報)
作者 鄭智浩
中國科技巨擘近幾年紛紛“情定”獅城。
選擇飄洋過海到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名企逐年遞增。廣納本地專才也成了這些公司的首要任務之一。
然而在招聘滿天飛的當兒,一些新加坡打工族卻申訴他們不太能適應中國公司的工作步調。
有者稱,他們無法融入全華語溝通的工作環境,也有人提到工作時間過長,難以區分上下班的時間等等。
遠到而來的中國名企真如一般人設想的,將“朝九晚九、每周六天”的996工作模式照搬過來讓員工加班加點,還是實際上爲本地帶來了嶄新且良好的辦公文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日前訪問了10名已離職或在職的新加坡籍員工,一窺他們這些年在中國科技公司都經曆了哪些職場文化差異。
由于不少受訪者擔心職業發展受阻,公司亦沒有授權他們接受媒體采訪,因此多選擇不透露真實姓名與身份。
(iStock)
必須適應純華語的工作環境
一名曾在騰訊工作的新加坡籍男子說,當初他面試職位時,人事主管曾向他保證,工作用語將結合華語和英語,所以當時認爲自己華語能力尚可的他,才放心選擇入職。
不料,開始在騰訊工作後卻徹底刷新他的認知。華語是辦公室裏最常用的語言,英語根本無用武之地。就連重要的辦公文檔都以中文書寫,讓他大喊吃不消最後選擇離職。
“如果每件事我都需要花許多時間去理解,效率就會變得非常低。”
他表示,華語流利的本地專才也許才是更好的人選。
據悉,騰訊目前有意在海外國際部門試用英語交流,並作爲工作日常媒介語。不過其中一名受訪員工指出,她估計這項決定需要些時日才能正式運行,畢竟騰訊內建員工系統和文件目前大部分還是以華語爲主。
另一名在騰訊工作的新加坡籍員工則透露,與中國總部技術或財務部門對接的工作討論、會議或培訓,基本上都以華語進行交流,長久下來令他感到無所適從。
“這是很有壓力的,尤其是當你需要表達某個觀點,自己蹩腳的華語根本無法傳達實際意思給對方。”
(海峽時報)
另一些受訪者則認爲,語言障礙影響不大。實際上不少中國籍同事都兼備雙語能力,能隨時調整切換。一名任職華爲的新加坡籍員工說:
“如果你更傾向于說英語,中國同事也可以用英語交流。我們試著尋找折衷辦法。”
大多只能簽訂1至3年的雇用合約
在中國企業內,想要成爲一名正式員工(permanent staff),必須在崗位上工作一至三年後,才有機會獲領導青睐而“轉正”。此現象與新加坡本地企業的做法大相徑庭。
一般來說,本地企業會先開出正式員工的職位。新員工在初入公司的三到六個月試用期若表現達標,就能順利轉正,無須簽訂具有時限的雇用合約。
然而,由于受中國法律的約束,中國雇主通常不能以業績不佳爲由辭退員工,因而設定了具有雇用時限的合約,借此保障企業利益。據悉,這種做法也被移植到新加坡。
(海峽時報)
一些受訪員工透露,除了無法保障日後能否獲得續聘,無可避免得承擔一定的失業風險,合約制和正式員工的不同點也體現在員工福利上。
例如,華爲有兩套員工推薦獎金(referral bonus)機制。若成功推薦主管級以上的資深同事加入公司,正式員工所獲得的報酬,會比合約制員工高出整整三倍。
部分中國企業也會特別關照正式員工的福利。合約制員工惟有努力向上,跻身正式員工的圈子,才能享有同等待遇。
沒有真正的休息時間
西方企業推崇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模式,似乎難以在中國企業內實踐。 一名騰訊員工說,在中國科技公司就職的新加坡人必須做好長時間工作的覺悟,尤其是那些經常與中國總部接洽的職位。
她回憶道,那些遠在中國的領導們,都特別喜歡在深夜發郵件關心工作進展,就連周末和公共假期也不例外。除了工作時間,她也得隨時待機,沒法真正休息。
“你當然可以暫時忽略老板的提問,但你確定你能在得知老板著急等待答複的情況下,依舊放松身心休息?”
(iStock)
至于爲人诟病的996模式,受訪員工表示,加班加點雖然是中國企業的常態,有時也有可能要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但周六目前都無需上班,最多只能稱之爲“995”。
午睡文化 扁平化的管理制度
相較于上述的職場文化沖擊,受訪的新加坡籍員工也提出了以下幾個頗有趣的觀察。
有四名就職于華爲的員工告訴CNBC,中國企業有午睡文化,經常可以看到同事們集體在午餐休息時間趴在辦公桌上打盹補眠。
疫情期間即使居家辦公,不少主管也會規定員工早上9點准時上線開晨會,討論接下來一整天的工作事項。受訪者表示,有些上司還會在視訊會議中截屏查崗。
在辦公室午睡的員工。(iStock)
有三名字節跳動員工告訴CNBC,中國科技公司的等級制度大多是扁平的,很少強調頭銜或職位。這有利于下級對上級的有效溝通,增加企業活力。
其中一名員工說,他可以隨時與集團副總裁交換意見,不用擔心對方擺架子或不采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