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出于對孩子的教育規劃,我們夫妻雙雙裸辭舉家搬到菲律賓,開始了在異國的瘋狂冒險。(詳情請見帶娃手記《爲什麽裸辭送孩子去菲律賓上學?》《一句英語都不會的娃,如何通過菲律賓小學面試?》)
當我身在菲律賓陪孩子讀書以後,我深深地發現和認同,教育一定不是自己家做好就可以培養出一個優秀且能祝福世界的孩子,用一句非洲諺語來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努力。
教育絕不是一件閉門造車的事情,成長也更不是只有單方面勝過別人就可以了。
前幾年有一段被廣泛傳播的視頻,是加拿大教育部制作的,名爲children see children do:孩子會模仿和複制他父母的行爲和模式,但是其實不僅僅如此,生活的社區甚至整個社會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對孩子産生極大的影響。
我們的公共設施、學校內及周邊、老師、行政管理、陌生人……是否營造了一種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環境和讓孩子們覺得被接納和鼓勵呢?
(張堃 菲律賓國際學校爸爸 常青家庭教育培訓師公益機構在線教育負責人)
一、小豬佩奇們的快樂童年
在說起我自己在菲律賓的親身體驗之前,我想說一部系列動畫片——《小豬佩奇》,關于這部動畫片,大家聽到最多的應該是小豬佩奇是社會人等的搞笑片段。
由于想讓孩子練英文聽力,同時他也喜歡看,我也跟著看了不少,越看越發現,小豬佩奇不僅僅是一部搞笑動畫片,它以小豬佩奇作爲學齡前兒童的視角,反映了英國村鎮學前教育的方方面面:
1、佩奇的爸爸——豬爸爸頻繁出現在幼兒園和佩奇的家庭作業等事情上,例如手工、體育活動,還有疏導佩奇和佩奇弟弟由于各種光怪陸離的原因造成的矛盾等等。
2、小動物們各有所長,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和缺點都被接納,例如小馬佩德羅經常慢吞吞的,老師會陪著他;小兔瑞貝卡只吃胡蘿蔔,也被允許並推薦吃一些其他的東西;幼兒園給每個孩子機會讓他們去做到最好;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涵蓋了體育、藝術、社會實踐、音樂等方方面面。
3、小動物們的父母親都高頻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學校好像本身只有一位山羊老師,很多科目都是直接由父母或者祖父母來教,例如有一集,是由一位海軍退役的爺爺來教籃球課。
幼兒園隔三岔五就是一個活動,請警察叔叔來,讓各類醫生過來,讓有專長的家長來代課,野炊,戶外住帳篷,重大節日必定是開放日,而且都是父母雙雙到場。
4、小豬佩奇們的校外生活也是豐富多彩,遊樂場、滑冰場、去地下洞穴、同學家玩、火車、飛機、直升機、輪船、挖掘機樣樣都坐過,真可謂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更是跟著父母、同學周遊列國。
5、佩奇所生活的村鎮,每個小朋友的父母,爺爺奶奶都在各行各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常常是一群人一起陪著孩子們笑、玩、介紹常識,帶他們體驗。
6、孩子們常常是互相串門、過夜,一起玩耍、探險、過生日,可謂是真正的無憂無慮呀。
7、動畫片最常見的結局就是大人、小孩,笑得就地躺下,有時候誇張到反物理,但佩奇們幸福的童年生活著實讓人向往。
當然,大家都會說,這些都是虛構的,但是,這一切真的都是源于生活。
在以歐美文化爲主的教育環境中,每個父母都會不定期地被邀請或要求到學校上一兩門課,有些甚至每周輪班要去給孩子們講故事。
前段時間火過的一篇文章,是介紹德國的幼兒教育,孩子們沒有太多學習要求,反而是要求被帶去警察局、消防局、醫院、銀行、社區中心參觀訪問,孩子們可以直接和相關人士對話,有些甚至是局長或者直接負責人。
當然,小豬佩奇們和這些國家的孩子們,並非不用學習知識,然而,很明顯的是,在學前階段知識的比重沒有那麽高,而是要盡力讓孩子們了解一個身邊的世界,並盡可能地接近真實。
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接納、被尊重,並樹立一個利他的人生目標,這是很多學前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在努力的方向。
我在菲律賓陪孩子上學的這段時間,也深切感受到了這兩點:
1、學校活動應接不暇 全家老少齊上陣
不論是學校還是幼兒園,隔三岔五就會有活動,作爲剛來這邊的國人家庭真的有點應接不暇,幾乎每周都會收到一封信,被告知最近階段要做的一個大型活動。
例如剛開學,要求准備2~3人份的菲律賓傳統食物,帶給小朋友彼此分享。並且發了一份可選清單。
我拿到單子一看,有些單詞是真的沒見過,更不知道是哪種食物,我和妻子正在發懵的時候,老師說超市就有,我們一下子就放心了。原先以爲這些都是本地集市才能買到的,後來發現,其實我們經常去買面包的連鎖店裏就有。
這種互送禮物,互相分享,而且都選定的是本地最普通的小零食,讓孩子們可以建立友誼和參與感,特別對于像我們家這種不愛說話、又是非本地人人的家庭很是實用。
過了一個月,國際日學校又要求各個班家長扮演不同國家的人,除了服裝到位,食物也是相應的,還有舞蹈。
到了活動當天,我們才發現我們家是最不積極的,同學們的家長都是父母、爺爺奶奶輩、三姑六婆全部到場,而且都是盛裝出席。
這樣各種主題的活動平均三四十天就有一個,各種活動都需要家長的全情投入。
讓國內父母頭疼的請假問題,在菲律賓好像不是太大的問題。
菲律賓人的家庭一般都有3~4個孩子,所以一對父母一個月絕對不止請一次請假去參加學校活動。在這裏,這些企業家、公司主管也都一樣會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我孩子同學的父母,有不少是家裏請三四個傭人,但是每天放學都會有一方家長一起過來接孩子,活動日更是全家出動。
千萬不要因此以爲我們家上了一個貴族學校,我們其實上的只是本地普通的一所國際學校,菲律賓孩子爲主,這裏的教育並不是越好越貴,一年學費在2萬人民幣的學校,已經算是比較貴的了。
2、學校活動走進社會 讓孩子感受和了解身邊的世界
上周接到學校通知,要爲孩子們准備100比索現金,合人民幣約15元錢,老師要帶著孩子們去學校附近的超市,讓孩子自己花錢並參觀銀行、藥店。
一開始孩子一個勁兒跟我說,“爸爸,我不要去銀行,爲什麽要去銀行呢?”我解釋,“因爲學校要帶你們看一看這些地方,讓你們體驗一下呀。”
如此循環反複了多次,後來我覺得可能另有隱情,一問才知道,孩子覺得自己不去存錢不應該進去,怕保安攔住他,因爲每次路過銀行的時候,總看到有人進入銀行之前,保安要搜身、查包和填表。
無論我怎麽解釋,直到當天上學前,孩子都執意認爲保安要對他進行這些環節,所以他害怕。
我們送進學校的時候,他還猶豫要不要進去,我們鼓勵他說,“小朋友都會一起進去,你們還會自己花錢買東西。”他才進入教室。
沒想到等到放學以後,他不斷地跟我分享,去銀行做了什麽,去超市怎麽樣,還把自己買的餅幹和我分享,這個同學買的是什麽,那個同學怎麽樣。
後來每次再路過那個超市,他都會說,我和同學一起來過這個超市,買過什麽東西。
再說回來,爲什麽這些家長們可以做到這麽積極呢?
因爲在他們成長的時候,他們的父母也是這麽做的,他們體驗過那種做孩子的時候,有父母來參與他們的活動,以他們爲驕傲的那種滿足和喜悅感。
另一方面,是社會認可、學校主導、企業配合,才得以讓父母不至于常常缺席孩子們成長的經典時刻。
帶娃上學的這幾個月,讓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是,這裏的基礎設施和各相關的人員都在努力爲孩子營造一個可學習、可練習、可成長的氛圍,如果家長自己對孩子學習和成長有清晰的規劃,身邊總能找到方便使用的場地和專業人員。
當然,作爲一個相對貧窮的小國家,並不是各方面都會做到盡善盡美或者設施齊全,但至少我周邊的環境和人,已經足以讓孩子擁有一段愉快且可接觸多種活動的童年,我也願意當一名合格的“豬爸爸”,陪伴“佩奇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