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裏森·福爾曼是一位美國攝影師和記者,他廣泛遊曆亞洲,捕捉該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他的一些照片最近在臉書上分享時走紅,人們著迷于這個城市國家在20世紀中葉的不同之處。
以下照片生動地描繪了這70年前的新加坡,記錄了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以新的視角重新構建了當時的城市景觀。
1940 年代,一輛卡車從肩上扛著信號燈的交通警察身邊經過。
1940 年代的兩個微笑的女人。
1940年代國會大廈劇院的外牆。
國會劇院于1930年正式營業,當時被認爲是新加坡最好的劇院之一。它于1998年正式關閉,2015年重新開發後又重新開放,至今仍是市中心的重要地標。
1940年代或1950年代在鴉片館吸煙的男子。
1940 年代,一名男子在肉店購買肉類。
1950 年,英華學校化學課上的男孩。
英華學校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教育機構之一,由一位主教于 1886 年創立。最初在衛理公會教堂的基礎上擴建開辦,起初只有13名學生,作爲一所有著超過百年曆史的老校,現在的ACS總共有6所學校,並繼續爲今天的新加坡人提供教育。
乘客在碼頭下船,拍攝于 1955 年至 1956 年之間。
一個男人坐在街頭吃著小吃。
1940年代,人們聚集在煙草攤位搶購卷煙。
從1971年禁止煙草到2020年將合法吸煙年齡提高到 20 歲,幾十年來新加坡的煙草業一直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查。除了嚴格管理煙草産品銷售的法律外,阻止煙草消費的嘗試還包括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擴大無煙區,並在受歡迎的中心地區設立指定的吸煙區。
20世紀50年代,人們在斯裏·馬裏亞曼神廟准備火坑
蹈火節是一個起源于南印度的印度教宗教節日,馬裏安曼神廟是新加坡最古老和最大的印度教寺廟,自1840年以來一直在此舉辦蹈火節,在走火儀式期間,火行者走過火坑以紀念女神 朵帕蒂。
1950年代,觀衆在馬裏安曼神廟拍攝蹈火節。
1941年,身穿制服的男人點燃了一根女人的香煙。這些人可能是印度醫療軍團的成員。
1940 年代,一家商店前的人力車夫。
人力車于 19 世紀後期開始出現在新加坡,並作爲一種廉價快捷的交通工具而廣受歡迎。
1940 年代,汽車和人力車駛過商業區的店面。
從1920年代到1940年代,在英國殖民政府的鎮壓下,新加坡的人力車數量急劇減少。
1940 年代,一名拿著海峽時報報紙的報童。
《海峽時報》創刊于 1845 年,是新加坡曆史最悠久、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1940 年代,一群人在新世界俱樂部的一張桌子旁。
當時的新加坡,有三個非常出名的娛樂場所,分別是大世界、新世界和快樂世界——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在新加坡作爲流行娛樂場所蓬勃發展。這些俱樂部包含各種形式的娛樂,包括中國舞台表演、電影院、舞廳、餐廳、溜冰場和零售商店。
1940年代,人們在新世界俱樂部跳舞。
1950 年代的大部分夜生活都發生在新世界,那裏有舞廳和歌舞女郎,也被稱爲“計程車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