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組屋居民發揮巧思布置走廊和電梯口。(紅螞蟻制圖)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地狹人稠,多數國人都居住在外部空間稍顯擠迫的政府組屋。但只要懂得善用空間,發揮一點小巧思,平凡的組屋走廊也能搖身一變,綻放出充滿年味的佳節氣氛。
首先登場的是位于新加坡東部淡濱尼11街大牌117的一處鄰裏。
踏出電梯口,就能感受到該處洋溢著的濃濃新年氣息:琳琅滿目的新年吊飾、牆上貼著各式春聯及虎年相關的吉祥圖案,小角落的銀柳更是錦上添花。
(Abdullah bin Abdul Rahman)
(Abdullah bin Abdul Rahman)
再往前走,走廊上交織著小燈籠、小燈飾和精心懸挂的LED燈串,一眼望去盡是張燈結彩的喜氣。
(Abdullah bin Abdul Rahman)
(Abdullah bin Abdul Rahman)
更令人啧啧稱奇的是,這些新年裝飾統統出自一名馬來族男子之手。
一手包辦布置工作的阿都拉·阿都·拉曼(Abdullah Abdul Rahman,37歲)表示,這一切都是爲了聊表心意,感謝華族鄰居們平日的守望相助。
阿都拉回憶,過去其父親不幸過世後,鄰居們曾在那段艱難時期伸出援手,幫助他澆灌盆栽及打掃走廊。
除此之外,由于左鄰右舍多爲年長者,和鄰居感情要好的阿都拉沒有二話,主動擔起爲公共區域添上喜慶氣氛的工作。
這並非阿都拉首次爲農曆新年布置走廊。去年他也曾因爲熱心的舉動而引起本地媒體爭相報道。
阿都拉說,今年的裝飾比去年來得更盛大。
一些布置的細節也展現了他的巧思。
例如,爲了迎合今年虎年的主題,他放置了更多綠色植物,讓整個布景更符合“森林之王”的氣勢。
(Abdullah bin Abdul Rahman)
正中央擺設一顆會發光的黃梨燈飾,是阿都拉給左鄰右舍的祝福,希望借黃梨“旺來”的寓意,給鄰居們帶來好運和興旺。
(Abdullah bin Abdul Rahman)
阿都拉透露,他花了兩周時間布置,一些協助他翻譯華文字眼的鄰居也幫了大忙。
他說,整個布置過程共花費了200新元,有些飾品是去年就已使用過的,也有鄰居出資“贊助”他。
友族同胞購買農曆新年飾品難免引起部分商家的好奇眼光,去年曾有一名店員問他:
“你是馬來人,你可以這麽做咩?”
阿都拉對此回應:
“爲什麽不行?這沒有問題,這是文化,又不是宗教。”
值得一提的是,店家們聽聞阿都拉的熱心舉動後,都大爲感動,有些甚至不收他的錢。
兀蘭鄰裏集資布置電梯口與走廊
如果說淡濱尼馬來族青年的新年布置,讓人看見了跨越種族文化的感動,那新加坡北部的兀蘭83街第851座組屋的一處鄰裏則體現了現代人相對稀缺的“甘榜精神”。
住在該處的四戶老鄰居和一戶新鄰居花了一個月時間,合力布置走廊和電梯口,准備喜氣洋洋迎接農曆新年。
電梯口的一處角落是精華所在:一尊可愛版的財神爺、大大小小的金黃色元寶及炮竹裝飾。夜裏,仿真樹上的LED燈串閃閃發光,更增添幾許喜氣。
(Jasmine Ng)
(Jasmine Ng)
從走廊望去,家家戶戶門前都挂上了紅彤彤的小燈籠和新年吊飾,門口也貼上了春聯。
(Jasmine Ng)
據本地媒體報道,這幾戶鄰居給自己取了個很符合甘榜精神的團名——“le kampung”,而他們做的事也確實很“kampung”。
在該處同一走廊的四戶老鄰居已彼此認識20多年,感情要好的他們甚至擁有一個聊天群組,下雨時會通知對方收衣服。
疫情暴發前,這幾戶人家常常一起慶祝對方的生日,也經常相聚喝茶玩樂,新年期間也會串串門子,拜拜年。左鄰右舍是在2019年開始合作在農曆新年布置走廊。這個“年度盛事”成了他們維系感情的重要管道。
住在其中一戶的黃佳敏(25歲,市場營銷)告訴《新明日報》,礙于疫情下的防疫規定,他們無法再像過去那般多人聚會。
“無法串門子,也不能多人聚會,少了點氣氛,所以我們就決定花更多心思去裝飾,希望增添些佳節氛圍。”
幾戶人家會集資購買飾品,然後在周末相約一起布置走廊。
今年,他們共花費500至600新元,前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布置。
獅城農曆新年氛圍最濃厚、布置最吉慶的地點,除了牛車水之外,肯定還少不了這些充滿濃濃人情味的組屋走廊。
爲新春佳節布置走廊從2019年起成爲“le kampung”的“年度盛事”。(Jasmine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