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主要分爲四大族群。而華人是其中占比最高的,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多。
第二大種族是馬來族、第三是印度裔,之後才是歐亞裔和混血居民。
新加坡作爲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各種傳統節日當然也是不能缺少的。
對于華人占比百分之七十多的新加坡來說,華人最大的節日農曆新年,俗稱爲:春節。在這裏也同樣是熱鬧無比,得到了民衆很大的重視。
一般在春節前幾周,新加坡牛車水的大街小巷都會開始張燈結彩,布置得古風十足。
跟國內相比,新加坡牛車水周圍街區有很多華人開的中國古工藝品商店。
不過,最有名的還是靠近地鐵口的肉骨茶了,可以說是聲名遠揚,經常排長龍。
而且吃肉骨茶的精髓之處就在于:可以隨意加湯。吃完出一聲熱汗,感覺神清氣爽。
每年的年貨市場裏更是人頭攢動,各類慶祝活動種類繁多,精彩的遊行還會穿插歡騰的舞獅表演,一派喜氣祥和的氣氛,也帶給人們熱鬧非凡的快樂!
新年期間華人不但會安排親朋好友聚集一堂一起吃大餐和聚餐、還會相互之間串門分享美食,比如說:鳳梨酥、千層糕、雞蛋卷、椰汁糕點、辣蝦卷等都是非常經典的新馬一帶的美味零食。
以上圖源:8 world
新加坡華人與中國人在兒女子孫的數量上,也存在區別:
中國早在70-90年代就實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
一般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無論男女,只生一胎。嚴格的響應了國家和政府的號召。
新加坡在60年代建國之初曾出現過生育高峰,期間平均一名女性會生育6個孩子。
之後,由于英軍撤離經濟陷入困境,在1966年新加坡也推動了計劃生育,鼓勵家庭小型化,曾明確提出“兩個孩子就夠了”。
所以新加坡的一些家庭現在還維持著衆多的人口。到了華人新年聚會,一大家子五六個孩子的家庭,又回到父母的家裏聚會吃飯,享受濟濟一堂的天倫之樂!
新加坡的朋友之間,過年也會互相串門,互贈禮物,互送柑橘,還會彼此祝福,討個好的口彩。
一般小孩子們可以收到好多“紅包”,不過朋友之間的紅包也就幾塊錢-最多幾十塊錢。表表心意而已。
在家門外,新加坡人喜歡裝點金桔盆栽,又用紅色帶裝飾。家門口都喜貼紅色對聯,有些還會挂著裝飾性質的紅燈籠。
總之,在新加坡的農曆新年,人人都會喜笑顔開,聚會吃飯,很多華人過年的傳統他們更願意去延續,充滿了一派歡樂喜慶的節日氣氛。
以上圖源:Nestia
新加坡過年會放假幾天
在新加坡過年放假,基本上是三十到初二左右。而國定假期一般只有兩天:初一和初二。
但是,新加坡華人對于農曆新年是非常看重的。所以華人開的絕大多數店鋪都會關門,有的還會關門時間較長,比如:從三十一直放假到年初五或年初七才營業。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新加坡餐廳過年期間會關門,甚至超市也會。所以一定要提前備好食物,自給自足幾天。不然大過年的,人家都是熱熱鬧鬧,忘記備年貨的話,會沒吃沒喝只能去別人家蹭飯了!
跟中國比過年習俗差得多嗎…
新加坡華人來自于不同的地方,習俗也是有區別的。
這些本地人主要有福建人和廣東人,也有海南人和客家人。潮州人過年少不了鹵味,客家人少不了豆腐,海南人要吃雞和寓意久久昌盛的韭菜。
在紅包上如果是已婚的,就該給長輩紅包。
其次過年期間,還有一些普遍與中國不一樣的習慣:
過年必吃魚生
新加坡華人過年吃魚,生冷不忌,魚片放涼、撒上胡椒和辛香調味料,搭配蘿蔔絲等,具有吉祥意義的蔬菜,家人團聚在桌邊、用筷子挑起“魚生”,撈得越高越好,代表來年混得興旺和風生水起!
一邊將魚生連同蔬菜絲高高舉起,一邊還要說出祝福語,如廣東話的“撈喜、撈喜”,拉越長也帶有長壽的寓意。
過年交換橘子
橘子在新加坡也具有“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去親朋好友家拜年,會攜帶橘子禮盒或攜帶雙數交給主人,等到聚會結束、准備離開時,主人也會准備同樣數量的橘子作爲饋贈,稱爲“換橘子”祝福“好事成雙”。
以上圖源:zao bao
過年不說“恭喜發財”
新加坡人過農曆新年不會說“恭喜發財”。因爲新加坡人將“財”看作是“橫財”,不是靠自己努力賺取、而是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
“恭喜發財”對他們而言,更像是一種譏諷而非祝福。
過年吃肉幹
在新加坡過春節會大吃肉幹。肉幹是新加坡新春佳節必備的年貨之一。
類似于用豬肉做成的燒臘,香甜可口,就好像肉做成的一張厚厚的紙。
過年去寺廟祈福
新加坡華人會攜家帶口去寺廟拜拜,以求新的一年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有個好運氣!本地人喜歡說“有拜有保佑”,是新年祈福的最好寫照。
以上圖源:k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