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日益臨近,街頭巷尾也能聽到關于新年紅包的討論。關于新加坡本地新年紅包的傳統,人們都偏愛嶄新的鈔票。而現在,想要新鈔,不僅得去銀行排隊,而且還要提前在網上預訂。
新鈔的短缺無疑給春節需要發紅包的人帶來了麻煩。
作者簡介
掃碼查看
英文簡曆
Lawrence LOH | 盧耀群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策略與政策系教授
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
(CGS)所長
教研領域:公司治理、科技政策、戰略管理等
Yvonne Yock | 郁淑桦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CGS)
副研究員
發紅包的習俗並非華人獨有。在穆斯林的開齋節期間,他們也會送出裝有現金的綠色“紅包”;在屠妖節期間,印度教信徒也會互換紫色的“紅包”。
這些行爲的共同點都是對于“新鮮出爐”的鈔票的獨特文化偏好,包括新鈔獨有的油墨芬芳。
其魅力在于,這種贈送實體鈔票的傳統竟然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住了時間和現代科技的侵襲,得以延續至今。
那麽,能否說服人們改用舊鈔或是發電子紅包?大概率不可能。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人並非是上了年紀。有些看起來也就30來歲,玩轉最新科技對他們來說遊刃有余。但爲什麽改成電子紅包就變得遲疑了呢?
爲什麽不願用電子紅包?
隨著PayNow、PayLah!和GrabPay相關電子錢包服務的普及,電子支付在新加坡已經發展了起來。
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的增長,因爲商家和銀行會鼓勵消費者選擇電子支付進行非接觸交易。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多數人應該對電子支付服務並不陌生,許多新加坡人甚至可能是此類服務的日常用戶。
鑒于去年新加坡有超過一半的小販提供電子支付服務以及緊隨其後的電子支付推動計劃,可能這就是未來幾年的趨勢。
一項爲社區發展理事會(Community Development Council)提供1.3億新元(合9,600萬美元)代金券的計劃,也有望加速消費者對電子支付的接納,這些代金券可在參與計劃的中心地區商店和小販中心使用。
隨著春節的臨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鼓勵用舊紙幣發紅包或幹脆改發電子紅包,原因有二:
支持可持續性;
防止疫情期間銀行過度擁擠,這也可以理解。
但爲了可持續發展而改用電子紅包,這對有些人來說可能缺乏說服力,他們會認爲這屬于爲了方便和現代化而抛棄自己的文化傳統。
新加坡民衆排隊等待換取新鈔封新年紅包(ST圖片)
發紅包的傳統從何而來?
傳說有一個名叫“祟”的妖怪,會四處嚇唬兒童。
爲了趕走“祟”,父母把包著硬幣的信封放在孩子們的床上。當“祟”來找孩子的時候,硬幣會從信封裏掉出來,發出一道光把“祟”嚇退。
從那以後,紅包的習俗也隨著中國的各個朝代不斷演變。然而當時用的是硬幣而非今天的紙幣,更沒有要求新鈔。
大概近一個世紀以來,人們才開始使用紙幣,因爲新的硬幣中間沒有孔——這樣就沒法穿成一串。
電子紅包有可能是此類傳統的下一個自然演變。
可持續發展考慮
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也不容忽視。大部分的紅包最後都進了焚化爐,紅包的設計和使用材料也導致它們往往不容易被回收。
其實不僅僅是紅包。我們煞費苦心排隊換取的新鈔僅僅短暫地發揮了作用,節日結束時就會變成用過的鈔票,被存入銀行賬戶。
如果公衆繼續要求在每個節日期間只發行新紙幣,那麽用過的紙幣幾乎沒有機會再流通。
在新加坡,每年需要發行多達1億張新鈔來滿足這一需求。面額2新元的鈔票是主要組成部分,存入銀行後,在下一個春節到來時會以新鈔的形式重新發行。
這種回收方式能夠滿足每年約20%的節日需求,減少浪費,並且保護環境。
但剩下的舊2新元紙幣卻因超出流通需要而被銷毀。僅生産和銷毀多余的2新元紙幣就産生了非常可觀的碳足迹——相當于爲430套四室組屋供電一年所産生的碳排放量。
印鈔成本不菲
可持續性並非是我們應該接受電子紅包的唯一原因。印刷鈔票的實際成本也是一個關鍵考慮因素。
美國雕刻和印刷局(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s 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2021年貨幣運營預算爲11億美元。1美元紙幣的印刷成本爲每張6.2美分,僅略高于紙幣幣值的6%。
傳統可以與時俱進,尤其是當我們把目光放到紅包的發源地——中國。2014年,互聯網巨頭騰訊在其廣爲使用的微信平台上引入了電子紅包功能。
許多其他企業也加入了這場混戰,有的添加了創新的提示音,比如嵌入視頻和搶紅包功能。之後,就是衆所周知的了——現在絕大多數中國人都選擇發送電子紅包。
值得慶幸的是,新加坡使用電子紅包的人數正在上升。
星展銀行報告顯示,到2021年春節第二天,通過PayLah應用進行的QR碼交易超過3.2萬筆,總額達200萬新元(合148萬美元),而2020年該數據僅爲1.8萬筆和66萬新元(合49萬美元)。
其他銀行的電子交易也呈上升趨勢。通過大華銀行應用進行的電子紅包交易增長了3倍;通過華僑銀行應用進行的電子紅包交易較2020年增長了140%。
一些人可能會認爲電子紅包會削弱像春節這樣節日的精髓,這也可以理解。
春節電子紅包日益普及(資料圖片)
但正如一些務實的人所言,如果我們把送紅包看作是美好祝福的象征,那麽無論是實體紅包還是電子紅包都一樣。
使用電子紅包也很方便,既不需要去銀行排隊領取新鈔票,也不用在節後將收到的錢存入銀行。只需點擊幾下,就可以完成紅包的發送和接收。人們也不必擔心電子紅包被弄丟。
除了因爲傳統而偏好實體紅包,從可持續性和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電子紅包還是是有說服力的。從曆史上看,從硬幣到紙幣的轉變並沒有導致傳統的喪失。
即使我們相信最初的神話——硬幣發出的光可以抵禦妖怪“祟”,我們也可以這樣解釋:鑒于電子紅包的性質,那麽它在手機屏幕上發出的光,說不定比實物鈔票更有效。
文章英文版首發于cna,原題爲“Printing money for Chinese New Year hongbao is just too costly”;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中文版首發于聯合早報,原題爲“排隊換新鈔?不如改發電子紅包”
作者:盧耀群(Lawrence Loh),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策略與政策系教授;郁淑桦(Yvonne Yock),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