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制造業連續19個月擴張,但擴張速度放緩,主要因爲新訂單、新出口和工廠産出等關鍵指標的增長放慢。
盡管如此,受訪經濟師認爲本地制造業今年前景良好,該領域仍然是新加坡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柱。
制造業與電子業PMI下滑
新加坡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SIPMM)昨天發布最新的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顯示,1月份的制造業PMI爲50.6,比前一個月下滑0.1,電子業PMI也下滑0.2至50.8。
PMI在50以上意味著經濟業處于擴張狀態,50點以下則反映萎縮狀態。
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蔡學敏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全球增長放緩、供應鏈中斷以及零部件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導致我國制造業增長放緩的原因。
大華銀行經濟師顔聖充發報告指出,本地制造業PMI下滑與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增長普遍放慢一致,包括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盡管如此,他看好“亞洲制造業勢頭保持強勁,下滑可能是季節性的。”
采購與物流管理學院指出,制成品和投入品價格的擴張速度皆加快,但進口、供應商交貨和積壓訂單的增長則放慢。
雖然供應商交貨量連續九個月擴張,但增速也放緩,市場對疫情限制造成供應鏈中斷的擔憂加劇。
該學院副總裁傅慧玲在報告中說:“在新的一年制造業面對冠病新變種病毒帶來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發展可能幹擾供應鏈。盡管如此,本地制造商仍保持謹慎樂觀態度,在這一年裏將維持增長,制造業正處于有利位置度過危機。”
顔聖充認爲,投入品價格持續擴張第19個月,暗示短期通貨膨脹的風險依然存在。然而,在全球貿易活動蓬勃發展的支撐下,他預期本地制造業今年全年平均增長4%。
他也說,目前評估奧密克戎變種病毒的潛在沖擊還太早,但並不排除它會是全球貿易需求的主要下行風險,可能影響新加坡的出口和制造業前景。
蔡學敏預期,本地制造業繼去年大幅增長之後,由于形成高比較基礎,今年增長將降至低單位數。
新加坡1月份制造業PMI在亞細安中表現最亮眼
金融信息公司IHS Markit昨日發布報告顯示,新加坡1月份制造業PMI指數持平于58,在亞細安七國之中表現最亮眼。
越南(53.7)、印度尼西亞(53.7)、泰國(51.7)、馬來西亞(50.5)和菲律賓(50)的制造業持續擴張,緬甸(48.5)持續萎縮。
整體來看,亞細安制造業連續四個月擴張,1月份PMI持平于52.7。
IHS Markit經濟師庫柏(Lewis Cooper)說,産出雖然稍微放緩,但增長依然強勁,新訂單加速增長,部分原因是出口訂單創四年來最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