礙于新加坡相對嚴格的防疫措施,部分外籍員工選擇收拾包袱遷往其它大城市。(路透社)
作者 鄭智浩
全球抗疫進入第三個年頭,如何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時也讓經濟和就業市場持續運轉,人人都吃得上飯,考驗著各國領導應對變幻莫測的冠病所作出的決策與智慧。
與一些西方國家不同的是,選擇“與冠病共存”的新加坡目前並沒有大肆解禁,口罩仍須戴好、社交聚會人數只限五人、出國旅遊也有各種條條框框限制。
這些不那麽自由的措施,成了掐住部分外籍員工喉嚨的無形壓力之手。
向往與家人重聚的他們,這幾個月紛紛選擇收拾包袱准備離開獅城,轉而定居其它大城市。
出走潮的顯現,會對新加坡就業和經濟造成沖擊嗎?
條條框框太多 向往旅遊出行自由
據路透社報道,以色列籍的人力資源管理師桑德勒(Atar Sandler)2019年帶著丈夫與孩子來新加坡發展,就是看准本地機遇多、是個有活力的國際都市,而且航空業發達,可讓她隨時飛往各地生活或談生意。
豈料,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她經曆了兩年“綁手綁腳”的生活。這個月,她打算舉家遷至美國紐約。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並不覺得這裏會有什麽改變。當然這裏的生活非常、非常輕松簡便。但過著如此方便的生活,卻無法見家人朋友,也不能旅行,這真的值得嗎?”
桑德勒(Atar Sandler)與丈夫和兩名孩子正在收拾房子准備搬家。(路透社)
桑德勒遺憾地表示,她在疫情間出生的女兒壓根兒沒見過家中長輩和親戚,也從未回過老家。這讓她感到“不可思議、完全無法接受”。
在新加坡工作超過十年的菲律賓籍員工桑托斯(Nessa Santos)則透露,這場疫情讓她重新審視在本地的生活狀況,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搬離新加坡。
她目前打算跟英國籍的丈夫和孩子們,遷至英國的一個鄉鎮居住。
“雖然我們倆(在新加坡)的工作很不錯,但隨之而來的壓力也很大,要求很高。我們不想要再過這種生活方式了。”
萊佛士坊一帶的上班族。(聯合早報)
對美國籍的安德森(Chris Anderson)而言,離開新加坡則是無奈之舉。
在逐步松綁邊境措施和實行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TL)之前,去年由于疫情反反複複,除了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之外,其他訪客都須經過層層手續才能被當局批准入境,有一定難度。
安德森對此十分忐忑,因而毅然決然回到美國發展,在一家新創科技公司任職。
“一旦離開了這個國家(新加坡)卻又無法優先回來這裏……這樣的感覺總是萦繞在我腦海裏。”
外籍員工2019年來逐年下滑
路透社分析稱,新加坡還在不斷松綁旅遊限制措施,簡化旅客入境手續,相信依然是外籍專才的海外首選地。
比起堅守清零的香港要求抵境者一律得履行長時間隔離義務,新加坡相對而言對外籍員工更具吸引力。
香港堅守清零政策,是全球目前實行最嚴格防疫隔離措施的地區之一。(路透社)
ECA國際亞洲區域總監關禮廉表示,外籍專才開始出現從香港遷至新加坡的緩慢迹象。
然而,他預測,2022年新加坡外籍員工的數量很可能還是會下滑,流失率將大于入職率,主要是因爲外籍員工政策近年來逐步收緊,以及冠病變種毒株傳播而引起的不確定因素。
據新加坡人力部去年發布的第三季勞動市場報告,本地職缺數量已連續五個季度增加,每100名失業者就有209個職位空缺等待填補。
這些職缺中,約有38%來自持有外籍工作准證員工人數驟降的領域,如制造業、建築業、餐飲業和行政服務等。
本地居民就業人數雖呈增長勢頭,但從2019年12月起新加坡總就業人數(不包括外籍女傭)已減少17萬3100人,外籍員工流失率遠大于本地雇員。
新加坡美國商會會長雷閑閑博士說:
“當然,肯定不能事事完美的。然而,從一個相對的角度來看,新加坡確實是個生活居住和做生意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