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稅(GST)上調是本年度預算案的一大重點。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于上周五(2月18日)下午3時30分,在國會發表《2022財政預算案聲明》 (FY2022 Budget Statement) 時宣布,從2023年1月1日起,本地的消費稅將從7%,調高1個百分點到8%,2024年1月1日起,上調至9%,並表示在決定調高消費稅的時間點時政府充分考慮到新加坡的整體情況,其中主要包括對新冠疫情、經濟情況和通貨膨脹的展望。
通貨膨脹可帶來經濟壓力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曾表示,未來兩年若出現突發風險事件沖擊經濟增長,屆時全球及新加坡經濟增長有可能會出現走低趨勢,與此同時,本地消費稅和碳稅 (Carbon Tax) 的調高所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對經濟發展帶來壓力,政府也要平衡財政收支或面對新的挑戰。謝光威說:“當消費稅調高生效時,本屆政府已進入任期的後半段,未來數年稅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他擔心未來兩年發生風險事件,低經濟增長加上稅率調高及通脹率繼續攀升,政府的稅收可能受沖擊。
在第二代防止稅基侵蝕和盈利轉移(BEPS 2.0)的第一支柱方案下,跨國公司不僅須在營運所在地繳稅,同時,在客戶所在的市場也須繳交一部分稅。新加坡國內市場小,因此可能會損失一些稅收。消費稅所帶來的額外收入能否抵消開支的增長,也要看疫情之後外國遊客是否回到新加坡消費。在第二支柱方案下,跨國企業必須繳交最低15%的實際稅率。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認爲,來自第二支柱方案的稅收可能會增加,但難以確定是否能夠抵消第一支柱所帶來的稅收損失。延遲調高消費稅意味著,2023年和2024年的通脹率會較高。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估算,消費稅調高至9%,每年對稅收的貢獻可增加30億至40億元,2022財年的財政赤字預計約30億元,說明消費稅調高在平衡預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需尋求其他稅收來源
與此同時,政府對于尋求其他稅收來源保持開放態度,並且針對稅收政策需要斟酌。近日在新加坡經濟學會 (ESS) 舉行的預算案討論會上,彙豐私人銀行東南亞首席投資官章耀君表示,新加坡的財政收入仍非常依賴國家儲備淨投資回報貢獻(NIRC),接下來更需要尋求其他稅收來源。並建議對非常高端的領域進行征稅,例如高檔汽車、遊艇、私人飛機等,房地産領域,可著重對優質洋房(GCB)征稅,讓整個社會更具包容性。從長期來看,稅收是否足以應付開支,稅收基礎的增長、也是經濟增長爲關鍵。從這個角度出發,政府未來需推出政策帶動科技驅動的經濟增長。
新加坡作爲發達國家,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稅收較低,本年度的調整也是爲了確保新加坡有一個公平累進的稅制。通過調整稅收結構和消費稅比率,以平衡BEPS2.0的第一支柱方案導致減少的稅收和疫情之下的高額財政支出。消費稅的推遲與分階段上調,一定程度上緩沖了稅率上調對于新加坡經濟的影響,也給企業和個人提供了相對的適應時間。未來,新加坡政府也有可能從推出其他政策的角度入手,來促進本地的企業發展與經濟增長。
本文內容參考文章連結: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20220-1244499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