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潔梅
針對未來教育的面貌,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強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關鍵在于點燃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對學習的熱忱,並且有重新和再學習的能力。
未來課堂應結合更多線上學習內容,讓學生按適合自己的步伐學習,以騰出更多空間讓學生展開協作,培養求知精神。
教育部長陳振聲針對新加坡教育課題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提到冠病疫情爲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帶來契機。新加坡學校在疫情前便逐步開始混合學習,學生的學習也因此沒有受疫情影響而中斷。
他說:“接下來,更多的課堂時間應該用在鼓勵協作和創意。學習不只是傳授和吸收知識,如果這是學習的唯一目的,那互聯網就能達到這些功能。我們對未來學習有不一樣的願景,我們希望讓學生以明天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明天的問題,而這須靠協作。”
此外,居家學習的經驗凸顯科技的實用性,這也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有好的科技,我們能更快地推廣好的教學法和課程。”
不過,陳振聲強調科技只是一個工具,要達至教育目標仍仰賴教師的素質和努力,爲學生提供指引。
有一部分學生在家沒有網絡設備,當局在居家學習期間爲學生提供資源。學校在那段期間也開放讓有需要的學生回校,由教師督導。“即便有了網絡和設備,關鍵在于要有能引導學生的好教師。”
需要新課程和教學方式 幫助成人隨時隨地學習
他認爲,疫情可能凸顯數碼鴻溝的存在,但也提供機會來拉平這個差距,即適時投入資源以確保人們能獲得優質教育。
線上學習不僅僅是把內容數碼化,也講究教學法,讓學生學習時更投入。此外,在資訊超載的時代,引導學生厘清紛雜信息,培養分辨對錯與真僞的能力日益重要。
針對未來教育的面貌,陳振聲回應時強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關鍵在于點燃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對學習的熱忱,並且有重新和再學習的能力。
“教育和培訓工作不能停留在個人的首15年到20年,需要有新的課程、新的教學方式來協助成人學員,讓他們能在人生各階段學習。”
他說,要做到這點就得“把學校帶到學員面前”,方便得兼顧家庭和不同生活需要的學員隨時隨地學習。
針對如何定義學業成就(academic success),陳振聲點出三個要素,其一:個人以超越自己而非超越他人爲目標,竭盡所能;第二:有求知的好奇心與動力;第三:能接受不同觀點,與跨背景與文化的人協作。
在約15分鍾的訪談中,陳振聲也重申貫徹新加坡唯才是用制度的重要,確保個人不會“一考定終身”。 他說,挑戰在于如何及時地幫助人們重新掌握技能,這也是世界各地教育制度面對的挑戰。
文章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