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智澎 , 魏瑜嶙
隨著未來氫氣(hydrogen)發電成本顯著下降,加上全球氫氣供應鏈的形成,新加坡計劃在2030年代中期建造第一座氫氣進口接收站,進口少量氫氣來發電。
到了2040年,本地第一座大型氫氣進口接收站可能在裕廊島投入運作,以滿足新加坡超過一半的電力需求。預計2050年,氫氣將成爲新加坡主要的能源供應來源。
能源2050委員會發表的《邁向能源轉型2050》報告中指出,進口氫氣的預期成本將取決于驅動電解過程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運輸成本。由于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成本近年已下降,綠色氫氣在未來15年至20年將更具成本競爭力。
委員會也預測,地熱能在2020年代中期也證實可成爲新加坡一個重要的能源來源。有了新一代的地熱能技術,本地第一座地熱能試驗廠預計2030年啓用。到了2050年,新加坡可能會有五個地熱能發電廠。
隨著新加坡在2040年之前淘汰化石燃料驅動的車輛,電動車將更普遍。(聯合早報)
預計2040年采用核能發電
長遠來看,當其他低碳替代能源在技術上更成熟,在經濟上更可行時,也可納入新加坡的能源供應組合。它們包括生物甲烷(biomethane)、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以及更安全的新核能技術。
預計2040年,新加坡已評估核能的可行性,並開始在國內采用核能發電。到了2050年,核能或地熱能可能約占新加坡能源需求的10%。
報告指出,新加坡應提前組建所需的團隊和監管機制,以便在這些新技術可行時迅速采用,這也是能源2050委員會建議推動能源轉型的九大策略之一。
其他供應策略包括:擴大能源進口來源,以確保電供穩定;加強能源儲存系統,解決太陽能的間歇性供應問題;支持建立國際碳市場,利用碳信用額抵消難以排除的碳排量。
用電需求方面,新加坡應積極管理用電需求增幅,並鼓勵消費者改變用電習慣。至于電網策略,新加坡應建立多層電網,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管理分布式能源,以及利用數碼科技提升電網運作和管理。
三個預設趨勢影響能源領域變化
委員會在研究本地電力需求、供應技術和電網發展的趨勢後,把結果歸納成三個可能影響新加坡能源領域變化的預設趨勢。
第一,未來數十年的電力需求將持續上升。盡管新加坡已在節能方面作出努力,但經濟增長、數碼化以及交通等領域的電氣化(electrification)將不可避免地推高電力需求。
第二,太陽能和風力有間歇性供應問題,必須輔以能源儲存系統。這將進一步推動研發進展和規模經濟效益,從而降低成本。
新加坡能源局昨天發文告說,新加坡立下目標要提前在本世紀中葉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檔案照)
第三,太陽能和能源儲存系統的成本將持續下降,而隨著新加坡在2040年之前淘汰化石燃料驅動的車輛,電動車將更加普遍。電網的設計和管理方式必須改變,才能在大量的分布式能源之間平衡電力供需。
根據上述三個趨勢,委員會也在報告中設想新加坡在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時,可能出現的三種能源供應分布情況(見圖表)。
委員會主席、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院長兼總裁蔡承國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這三種情況是根據三種不確定因素進行預測,分別是低碳能源技術的發展速度、能源領域數碼科技的發展步伐,以及各國在能源和碳交易上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