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二(22日),中國科技巨頭阿裏巴巴宣布,把回購股票的上限從150億美元提高至250億美元,有效期至2024年3月。這是自中國掀起科技股風暴以來,阿裏巴巴第三次上調回購股票的上限。截至3月18日,阿裏巴巴已投入92億美元回購美國的存托股。
阿裏巴巴集團副首席財務官徐宏說:“大幅回購股份,凸顯了我們對阿裏巴巴長期可持續增長潛力和價值創造的信心。考慮到我們穩健的財務狀況和擴張計劃,阿裏巴巴的股價並不能公正地反映公司的價值。”
中國科技股風暴始于2020年10月底。當時,阿裏巴巴創辦人馬雲在一個公開論壇上,批評中國的金融體系過時以及監管短視,引起高層人士的不滿。監管當局除了叫停阿裏巴巴旗下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也推出一系列的反壟斷措施以及遏制資本無序擴張的政策。
處于風口浪尖的阿裏巴巴,在美國及香港的股價備受沖擊。在2020年10月28日,也就是科技股風暴前夕,阿裏巴巴的股價閉市報307.40港元。過後,股價便跌跌不休。到了今年3月15日,它的股價下跌至71.25港元。換句話說,自2020年10月底以來,阿裏巴巴的股價下跌了近77%。在美國股市的阿裏巴巴存托股走勢,基本上與香港股市一致。
今年來港股公司回購額 較去年同期增258%
科技股風暴不僅吹襲阿裏巴巴,也波及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股市。自2012年初至今,滬深300指數下跌近20%;同期,恒生指數下跌21%,並在今年3月15日創下六年來的低點,而恒生科技指數則下跌48%。此外,反映中概股在美國股市表現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下跌53%。
股價下跌促使現金充裕的公司大量回購股票。據統計,2021年港股共有190家公司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382.5億港元,創2002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新高。在今年,截至3月22日,港股共有100家公司回購,累計回購83.6億港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8%。
去年底,京東集團董事會將回購計劃授權由20億美元增至30億美元。這個月,除了阿裏巴巴,富途控股以及小米集團也宣布提高回購股票上限。富途在公開市場已回購3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票,並獲得董事會授權在2023年底之前再回購5億美元爲上限的股票。小米集團計劃則不定期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回購股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曾表示,“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與美國企業不同,中國企業一般上傾向保留現金充作收購或擴充用途。但隨著中國政府關注科技企業的“資本無序擴張”後,中國科技巨頭的伸展空間受制約,因此它們較願意將閑置的現金投入股票回購計劃,以扶持疲軟的股價。
中國媒體報道,股票回購獲得官方的認可與鼓勵。中港股市在3月15日跌入低谷後,中國副總理劉鶴領導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隔天召開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它也表示,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並與美國監管機構致力于形成具體合作方案。在此之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布五家可能被令從美國股市退市的中國公司名單,引起市場的恐慌。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聲明,被視爲中國的科技股整治行動可能已接近尾聲,而中概股從美國股市退市的風險也大爲降低。與此同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呼籲,“發揮市場內生穩定機制作用”,包括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回購力度。
緊接著,阿裏巴巴與小米集團先後宣布提高股票回購的上限,中港股市以及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股價應聲上揚。然而,中國官方遲遲未出台具體的救市措施,而美國方面也否認在中概股退市問題上與中國達致協議,再加上中美在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看法分歧,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股票回購對股價的刺激作用很快就消退。
在本地股市,企業回購股票也相當活躍,但規模遠比美國或香港股市來得低。根據新加坡交易所的資料,在2019年,企業回購股票總額達5.9億元;去年,它增加至11.86億元。
大多數的本地上市公司每年循例尋求股東授權進行股票回購,不論它們是否有回購的意願或財力。一般上,具體提出回購金額上限的公司,大多會在公開市場積極買進股票,股價通常在回購期間也受到有力的扶持。
例如,香港置地(Hongkong Land)去年9月7日宣布,它准備動用高達5億美元回購股票,股價從4.20美元上升至5.08美元。吉寶企業(Keppel Corp)今年1月27日宣布動用高達5億新元回購股票,股價從5.29元上升至6.50元。
回購股票雖有助扶持股價 長期而言仍取決于盈利能力
回購股票有助于企業扶持股價,並提振投資者的信心。但長期來看,公司的股價表現還是取決于它們的盈利能力。其次,它意味著企業無法將閑置的資金投資于更高回報的項目。此外,企業在公開市場回購股票,容易制造股價上升與交投熾熱的假象。一旦股票回購結束,股價與交易量可能跟著下跌。
從小股東的角度而言,與其企業將閑置的資金用于回購股票,倒不如它們以股息派發給股東。另一方面,企業回購股票動用的是股東資金,與持有控制權的大股東或企業高管自掏腰包買進自家的股票相比較,後者更能提高投資者的信心。
正如美國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所說的:“局內人可能出于多種原因抛售股票,但他們自己買入股票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認爲股價會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