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56歲,工程師)昨天一早就到光明山祭拜母親與祖先。他受訪時說,去年清明節只允許兩人入寺,今年允許五人確實比較好。
國家環境局去年開始規定,在尖峰時段開車前往萬禮骨灰甕安置所必須提前上網預約,今年這個安排擴大至蔡厝港骨灰甕安置所。
昨天到蔡厝港骨灰甕安置所祭拜丈夫和哥哥的藍月明(71歲,退休人士)受訪時說,有了預約制度比較好,現場更有秩序,人潮不會太過擁擠,堵車也不會太久。
“疫情暴發前,本寺每逢清明時節都有大約25萬人前來祭拜……現在延長開放時間並有預約安排,估計可接待26萬人,因此目前不打算開放更多時段。”
陳笃生後人一同掃墓
這兩天是清明節前最後一個周末,加上是防疫措施放寬後的首個周末,萬禮和蔡厝港骨灰甕安置所的停車位全被預約,前去拜祭的人也明顯比去年多。
其他日子還有停車位供預約
後天是清明節,《聯合早報》記者昨天上午走訪光明山普覺禅寺,發現人雖然很多,但現場井然有序。
普覺禅寺發言人受詢時透露,昨天共有超過1萬零800人前去拜祭。昨天和今天從早上7時開始的祭祀預約時段都已滿額。清明節正日的時段也幾乎預約一空,截至昨天,只剩早上7時至8時以及下午3時以後還有一些空檔。
陳笃生的玄孫陳繼廉(75歲)昨天上午同兄弟、堂兄弟,以及兒孫們前往歐南園的歐南山陳家墓園掃墓。除了上香與焚燒冥紙,他們也在陳笃生墓前朗誦馬來族的班頓詩(Pantun)。
另外,公衆如果要在以下日期開車到萬禮骨灰甕安置所,仍必須上網預約,即6日至8日,以及11日至14日。
她說,疫情暴發前,她們一家有10多人去拜祭,除了孩子和孫子,還有兄弟姐妹的家人。過去兩年的清明節受防疫措施限制,顯得格外冷清。
“網上開放預約時間後,我就馬上行動,幸好有位子。希望明年可以更開放,這樣所有親戚都可以一起來祭拜。”
陳繼廉說:“華人常說飲水思源,了解我們的根源有助于我們了解和感謝祖先傳承下來的價值觀與成就。這可以讓我們成爲生命更完整和更有文化的人。”
開放預約的其他日子,萬禮骨灰甕安置所來臨周末(9日與10日)的停車位也已滿額;蔡厝港骨灰甕安置所這兩天分別有24.5%和1.8%的時段供預約。在耶稣受難日(15日)公定假日當天,這兩處分別還有20.1%和75.9%的預約空檔;兩周後的星期六,兩處還有77.8%和93.9%。
此外,爲了接待更多訪客,義順、蔡厝港和萬禮骨灰甕安置所全天24小時開放。截至昨天下午3時,環境局網站的預約系統顯示,萬禮和蔡厝港骨灰安置所從今天到清明節當天的停車位預約都已滿額。
陳家墓園除了有陳笃生之墓,也有其子陳金鍾的妻子蔡霞娘和兒媳黃娘的墳墓。自2012年以來,陳家墓園已被列入中峇魯曆史走道,經常有觀光客路過拜訪。
“我們的祖先是峇峇(土生華人),所以我們在高祖父(陳笃生)墓前朗誦馬來族的班頓詩,借此悼念他。”
陳繼廉受訪時說,雖然家族成員大多是基督教徒,但清明節祭祖是華人傳統習俗,掃墓還是必須的。
國家環境局去年開始規定,在尖峰時段開車前往萬禮骨灰甕安置所必須提前上網預約,今年這個安排擴大至蔡厝港骨灰甕安置所。
對新加坡早期發展有大貢獻的慈善家陳笃生過世已172年,他的子孫後代也同其他人家一樣,今年趁防疫措施放寬,更多人一道去爲先祖上墳。
“10個人雖然還是不能讓我們所有人同時去祭拜,但至少比兩個人好得多。我丈夫生前愛熱鬧,所以他今年應該會比較開心。”
發言人說,爲了確保公衆安全以及讓更多人可以入寺,寺方安排每小時最多只能接待1200人,每組最多五人。到了寺院,無論是在室內或室外都必須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