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松波說當時鄉親祭祖後會一起聚餐,席開五桌,盛況令他難忘。不過到了1980年代,由于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赴會的鄉親逐漸減少,導致捐款銳減,到了1990年代酒席費用只夠持平,公會毫無存款。
六營鄉位于中國廣東省普甯城東,屬占隴鎮,相傳是在清初時代建立的。六營鄉以鍾、黃兩大姓氏爲主。1955年,新加坡普甯六營鄉公會由四名六營鄉人成立,其中一人是鍾松波的父親鍾科儒,目的是聯絡鄉親感情,每年清明節會召集同鄉祭祖,之後一起聚餐。解散前,普甯六營鄉會員有60多人。
鍾松波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六營鄉請酒樓菜館做菜,在一名鄉親的雜貨店鋪後巷祭祖和設宴,酒席費用全由出席者樂捐。他回憶道:“鄉親的店鋪位于武吉知馬,由于是低窪地區,一旦下雨,我們會被雨淋,有時甚至會遇到淹水的情況,但我們還是在雨中照吃不誤。”
1967年,六營鄉把祭祖儀式遷移到裕廊武林山(Bulim)墓地,並設立公墓紀念碑。當年,裕廊武林山是西部相當受歡迎的墳地,根據當時刊登在《南洋商報》的訃告,葬在那裏的除了閩南人,還有潮州、福州、海南與客家籍人士。不同宗鄉會館在此設先祖紀念碑或祭台,一些宗鄉團體也會到武林山舉行春祭。
由于領導層年邁,加上後繼無人,擁有67年曆史的新加坡普甯六營鄉無奈宣布解散,並將剩余的約1萬元活動經費悉數捐給中華醫院。
六營鄉財政鍾松波自1989年起擔起領導六營鄉的責任,至今已有33年。談到公會無奈解散,79歲的他受訪時不勝唏噓。他說:“我年事已高,五六年前想交棒給下一代,不過沒人有興趣接手。鄉親過去幾十年感情很好,現在要解散讓我很沉重,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公會還剩大約1萬元的活動經費,這些錢都是鄉親的,我提議在解散前把這些錢捐出去,算是爲大家做一點功德。”
爲了改善六營鄉的財政窘況,鍾松波在2008年倡議六營鄉慶祝53周年之際出售10個紀念盾牌;幾年後又爲六營鄉出版紀念特刊,從中得到一些贊助。這兩個項目共爲六營鄉籌得約1萬元,放入公會基金,這些錢至公會解散前都還沒用到。
1994年,政府征用裕廊武林山土地,六營鄉會員被迫改到義順政府墓地祭拜祖先,鍾松波于是提議把聚餐地點從炎熱的戶外移到較舒適的酒樓。
難忘清明與鄉親祭祖聚餐
“這種不落人後的善舉值得表揚,也非常有意義,希望能起到示範作用,鼓勵其他社團更多地支持慈善組織。”
鍾松波感慨地說:“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國,六營鄉幫助增強鄉親的凝聚力。雖然現在公會解散了,但鄉情還在,鄉親有幾十年的感情,希望日後還會繼續見面,維系感情。”
擁有67年曆史的新加坡普甯六營鄉,會員有60多人。公會財政兼領導人鍾松波表示,五六年前想找人接棒,但沒人有興趣接手。公會將余下的1萬元活動經費全數捐給中華醫院。
1萬元活動經費捐中華醫院
雙方代表日前出席在大巴窯中華醫院總院舉行的支票交接儀式。中華醫院總裁許文楷醫師受訪時,感激六營鄉熱心公益的善舉:“六營鄉濟貧救困,發揚了優良的中華傳統美德,我敬佩他們的大我精神,在團體解散時還想著要幫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