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普朗克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在1900年12月14日,赫爾姆霍茨研究所召開的德國物理學會會議上,他提出了物質向外輻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個最小能量單位的整數倍,而不可能是連續的,這個最小的能量單位就叫做“量子”。
在現代物理學,量子論和相對論都十分重要,作爲量子論奠基人的普朗克,則被人稱爲量子力學之父。
大多數人對普朗克的了解都是基于物理課本,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他的普朗克常數,以及函數式ε=hν。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让人对他心生抵触,毕竟我们的语文课本只讲述了牛顿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的小故事。没有小故事提升个人魅力,普朗克的本土粉丝也确实不如牛顿。
但這並不代表偉大的科學家普朗克沒有故事,在普朗克小時候,他的啓蒙老師也像我們的老師一樣給他講述小故事。
只不過故事講的是磚頭砸在了頭上,他的老師穆勒在講能量守恒的時候,講述了一個泥瓦匠把沉重的磚頭扛到屋頂上,老師解釋道:泥瓦匠把磚扛到屋頂上所作的功並沒有消失,而是原封不動的儲存起來,直到有一天,磚頭松動了,開始掉落,儲存的能量變成動能,落到一個人頭上。
聽了老師生動的講解,能量守恒定理也深深的紮根在了普朗克的心裏,爲他的科學研究之路奠定了基礎。
俗話說的好,不會音樂的物理學家不是一個好的科學家。普朗克在中學畢業以後,遇到了一個難題,從小對音樂有著很大興趣的他糾結于以後研究音樂還是物理。
不得不提,普朗克在很小的時候就具有專業音樂家的鋼琴和管風琴演奏水准,不僅如此,年輕的普朗克還很帥,讓人感歎,若是普朗克選擇音樂,那他可能就成爲家喻戶曉的藝術家,印刷在我們的音樂書上了吧。但是,年輕的普朗克認爲,科學家比藝術家更有價值,于是他毅然走上了探索科學的道路。
普朗克的一生也經曆了很多打擊,作爲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科學家,在戰爭中,他失去了他所有的親人和他珍愛的手稿。但是普朗克依舊堅持下來,在痛苦中工作,爲科學做出一個個的重大貢獻。
普朗克的一生,就如同他所講的“你必須要有信仰”一樣,是以科學、以真理爲信仰爲之奮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