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愛好者林毅的這張閃電美照,不到一天已吸引超過3000網民點贊。(取自Simon Lim面簿)
作者 王震宇
清明節已過了約兩周,周日(17日)卻依舊雨紛紛,從下午直至深夜,一場接著一場的傾盆大雨不間斷。待在家中的蟻粉們,是不是感覺星期天過得特別慵懶?
狂風暴雨的天氣或許打亂了一些國人的出遊計劃,卻是本地攝影發燒友們難得一遇的好時機。
好“攝”之徒紛紛出動捕捉雷電交加的情景,定格爲永恒,成就了一張張閃瞎眼球的美照。
先來看看這張昨天新鮮出爐、被網民廣爲轉發、任誰看到都會被“電”到的照片。
這張照片出自53歲的林毅(Simon Lim)之手。被分享至一個彙集本地雲朵和天空美照的面簿群組後,不到一天已吸引超過3000網民點贊。
畫面中,紫色的天空襯托出不計其數的閃電,每一道似乎都擊中一排排相比之下看似渺小的政府組屋。能拍出這樣的畫面,掌鏡人的功力必然不在話下。
林毅告訴網絡媒體慈母艦,這張美照其實彙集了14張照片,每一張都曝光約兩分鍾,而每個鏡頭捕捉了約三到五道從天而降、粗細不一的閃電。
爲了炮制最終成品,林毅進一步調整了每張照片的曝光,疊加在一起後再用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進行最終修飾。
林毅從去年5月開始就愛上拍攝閃電。(取自Simon Lim面簿)
林毅也在貼文中寫道,他是在昨晚約8時40分至9時10分,從馬林百列一帶的住家陽台拍到這組畫面。據他觀察,短短半小時內就出現了超過40道閃電。
在一家音樂學校擔任總監的林毅說,他從去年5月開始就愛上拍攝閃電。然而,要拍到那種壯觀效果,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需要查看天氣預報及即時報道,設置裝備確保它們對准正確方向,也要祈禱雨水不會‘洗淨’所捕捉到的場景。”
鏡頭下的“閃電之都”
新加坡每年每平方公裏會出現平均127次閃電,稱得上是全球的“閃電之都”。(海峽時報)
在新加坡,其實有很多像林毅一樣的閃電攝影愛好者。他們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作品,一張張照片讓向來被稱爲“閃電之都”的新加坡的形象躍于紙上。
美國《華盛頓郵報》訪問過的氣象學家Chris Vagasky曾指出,新加坡每年每平方公裏會出現平均127次閃電,稱得上是全球的“閃電之都”。
《海峽時報》在一篇報道中也寫道,新加坡平均每年會出現168個“雷電天”,最常見月份是在4月、5月、10月和11月的季候風季節。閃電的高峰時間介于下午2點至6點之間。
慈母艦則報道說,新加坡每年平均有介于171至186個“閃電天”,新加坡每平方公裏土地每年平均會被擊中16次,被稱爲“閃電之都”可謂當之無愧。
面簿群組Singapore Lightning Photographers就不乏這些“閃瞎全島”的傑作。 攝影師Kevin Law上周五(15日)晨間拍到橘褐色天空中的閃電。
(取自Kevin Law面簿)
攝影師Wesley Sng則在上周六(16日),從位于武吉巴督的住家拍到遠在馬來西亞居銮的閃電畫面,爲當天的夕陽時段增添了不一樣的溫度。
(取自Wesley Sng面簿)
攝影師Paul Lee這張攝于本月3日的作品,除了能看見在晦暗天空裏,雲朵中若隱若現的閃電,天空下的海水也有建築與起重機的美麗倒影,簡直叫人歎爲觀止。
(取自Paul Lee面簿)
而說到新加坡的閃電經典作,就不得不提本地著名建築攝影師蘇建隆在2016年的這張照片。
(取自Darren Soh面簿)
這張美照不只在社交媒體上熱爆(至今已有超過4萬人點贊),還引來英國廣播公司(BBC)采訪,就連蘇建隆本人都沒料到會攀升至這般受歡迎的高度。
李顯龍總理當時也在個人面簿轉發了蘇建隆的傑作,並贊揚他的功力。
魚尾獅曾被雷劈!
身爲“閃電之都”,新加坡的一些著名地標都曾被雷劈,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後腦勺被雷擊中的魚尾獅。
眼尖的蟻粉有看到魚尾獅後腦勺受傷了嗎?(海峽時報)
面向濱海灣金沙的魚尾獅,是在2009年2月28日的一場雷雨被雷電擊中,頭部破了個洞,波浪狀底座也有部分脫落,所幸損壞不大,也無人受傷。
被雷電擊中後頭部破了個洞的魚尾獅。(聯合早報)
魚尾獅當時立即進行維修,3月18日重新開放,後來還裝了避雷針,以免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