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詐騙電話會以“+”開頭,來電者不會表明身份,一般會用“猜猜我是誰?”或“你不記得我了嗎?”之類的問題套話,誤導受害者。
她說:“女騙子假冒是我,跟小姑說她打算在下月5日開一家蛋糕店,希望小姑幫忙轉賬3800元給一名供應商。小姑知道我剛生孩子,不可能在下月開店,于是打電話向我丈夫求證。”
警方建議公衆采取以下預防措施:第一,當心以“+”開頭的電話號碼,尤其是國際電話;第二,謹防從電話或信息中收到的不尋常請求,即使這些請求看似來自家人或朋友;第三,通過面對面的接觸或使用之前建立的聯系等方式,與家人和朋友核實收到的請求是否屬實。
理查德說,男子的聲音聽起來像40多歲,華語略帶馬來西亞腔。他一時想不起,于是回問對方是不是他年多未聯系的舊友,還說出該老友的名字。
理查德(化名,64歲,房屋中介)周二下午約5時接到一通“+65”開頭的未接電話,以爲有人要咨詢房子買賣事宜,他于是回電給對方。
李雪兒說:“女騙子應該是在第二次通話時察覺有異,于是匆匆結束對話,過後就失聯。”
男子當時像老友一般“純聊天”,讓理查德真的相信對方就是老友。
李雪兒說,根據小姑所述,女騙子的聲音和她十分相似,對她的丈夫的姓名與職業也了如指掌。
“男子打蛇隨棍上,自稱就是那名老友,還稱他不久前遺失手機、皮包與信用卡,所以才換了電話號碼。他還說將在下月8日開一家泰國餐廳。”
經過一輪溝通,三人發現是詐騙電話,于是將計就計,打算套出女騙子更多資料,交給警方處理。
警方上個月發文告指出,本地近期接連出現多起冒充朋友的詐騙案,今年1月至3月11日已有至少280人被騙,損失超過120萬元。
接聽電話的是一名男子,對方開口直呼理查德的名字,並問道:“你還記得我嗎?”
隔日,男子再次撥電給理查德。但這一次,他開口就表示即將開業的泰國餐廳拖欠供應商3700元,希望理查德先墊錢幫忙支付這筆費用。
事發後,李雪兒更換了所有銀行戶頭的密碼,她的小姑也于事發當天報警。
冒充朋友的詐騙案卷土重來,數名公衆在過去一周陸續接到這類詐騙電話,對方先以朋友或親戚自居套交情,再尋求財務幫助。有公衆爲了揪出騙子,約對方到移民與關卡局大樓見面交錢,但騙子卻不見蹤影。
李雪兒告訴本報,她的手機沒有儲存小姑的電話號碼,她也從未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喜歡做蛋糕的事情。對于騙子的聲音爲何與她如此相似,以及對方如何掌握她的興趣愛好,以及她丈夫的名字與職業,她百思不解,感到十分困惑。
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李雪兒(40歲,家庭主婦)身上。她的小姑周一接到一通以“+65”開頭的電話,對方就假冒了李雪兒。
理查德察覺事有蹊跷,于是要求先見面,才肯幫他繳付1000元。“男子當時聲稱正在移民局二樓辦理文件,我約30分鍾後便趕到,但他卻沒有現身,直到現在也沒回複我的電話或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