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個死人需要給活人“騰地”的國家。
人固有一死,東方的傳統觀念是逝者安息,然而在新加坡想死的安息真的不容易。因爲新加坡在1998年11月,實施了新的土葬條例:埋葬超過15年的骸骨必須被起出,也就是說新加坡土葬期限是15年,埋葬超過15年的遺骸將被強制挖掘。被起出後的遺骸如果不是宗教特殊要求土葬,將直接被火化,然後被安置在骨灰甕安置所或者撒入大海。
2017年,爲了擴建登加空軍基地,新加坡計劃征用林厝港路一帶的土地,這讓埋葬此地的8萬多個墳墓不得不清除或遷移。
2019年,新加坡再次發布通告,爲了修建高速公路將征用武吉布朗公墓,其中4000多座墳墓將被清除。
如果是一座普通的公墓也許不會這麽引人注意,但是這座公墓埋葬著數百名中國早期移民者,更是二戰時期日軍侵略的遺迹,對于新加坡來說這就是文物,是新加坡的曆史見證,新加坡的一名志願者說:“這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啊!”
就算是活生生的博物館,在逝者需要給活人騰土地的新加坡,也必須清除。
這讓新加坡的網友心痛又無奈。
有的說:“人與魂爭寸土空間。哎,悲哀,做鬼都沒地方住。”
也有的說:“死無葬身之地”,“連死人都得不到安生,可憐的新加坡人”。
沒辦法,誰讓新加坡國土面積這麽小呢。
盡管新加坡拼了命地填海造地,50余年已經通過填海獲得了147平方公裏的土地,國土面積相對于1965年增加了25%,從1965年的581.5平方公裏,增加到了現如今的728.6平方公裏,也就是說新加坡平均以每年2.5平方公裏土地的面積增長。
可以說,新加坡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最瘋狂的國家了。
一般來說在自家的海域填海造陸誰也管不著,畢竟大海這麽大,不會因爲自己扔下去的這幾塊石頭海平面就上升。獨立後的新加坡,填海填了30多年,並沒有什麽反對的聲音,但是2003年,馬來西亞突然將新加坡告上了國際海洋法庭,這是爲什麽呢?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新加坡這個奇葩的國家。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糾纏:
對于新加坡的填海工程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期。
葡萄牙和荷蘭人首先染指了馬六甲海峽,作爲後起之秀的英國人不甘落後,英國明古魯副總督史丹福·萊佛士發現現在的明古魯殖民地太過偏僻,決定重新尋找合適的據點,當他在1819年2月6日,登陸新加坡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新加坡將走上不同的道路。史丹福·萊佛士從柔佛蘇丹手裏獲取了在新加坡建立貿易站的權力。
對于英國占據新加坡,荷蘭人表示我不同意,但是欠錢的並不是大爺,拿破侖戰爭期間,荷蘭借了英國大量外債,而英國也想在法國身旁結交一個好朋友,畢竟“歐洲平衡手”的身份不是吹的。
1824年3月17日,經過友好協商雙方簽署了《英荷條約》,債務方面,荷蘭只需要償還英國10萬英鎊,即可清除債務;勢力範圍方面,英、荷以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爲界,以北歸英國,以南歸荷蘭。
隨著英荷條約的簽訂英屬東印度公司開始在海峽以北大顯身手,同柔佛蘇丹簽署了《克勞福德條約》,將新加坡島及其附近10海裏以內的島礁全部割讓給英國東印度公司。
1819年,此時的新加坡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沒有經過韓國整容術的洗禮,保持著最初的素顔。
但拿到新加坡的史丹福·萊佛士卻想著大展拳腳,畢竟天然島嶼不方便船只停泊嘛。從此刻開始,新加坡的山丘們過上了朝不保夕的日子。
1826年,英國將槟城、馬六甲、新加坡合並爲海峽殖民地,首府設在槟城,但是在1832年將首府遷往了新加坡。這爲新加坡今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新加坡的發展,成爲英國在遠東最重要的商業與軍事基地,對土地的需求也逐漸增多。
新加坡獨立之前經曆了兩次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工程,第一次自1878年開始,英國殖民政府將華利山鏟平,因爲需要用砂石填平新加坡河口西南的海岸。第二次則在1904年,安祥山、厄士金山、珀瑪山也被鏟平。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英國這駕馬車再也跑不動了,不得不抛下大英帝國的各個殖民地,殖民地獨立後一般都遵循的是殖民宗主國的行政劃分,未雨綢缪的英國人先將海峽殖民地解散,又把科科斯群島和聖誕島劃出新加坡的管轄範圍,這也就形成了今日的新加坡版圖。
1959年,新加坡取得了自治邦地位,並舉行了第一次大選,李光耀當選首任總理。
一般原則,自治之後就是獨立,新加坡的未來就只能靠自己了。
1963年9月,新加坡同馬來亞、沙巴、砂拉越共同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但成立僅僅三個月就産生了矛盾。1965年8月9日,在新加坡缺席的情況下,馬來西亞議會舉行了一場開除新加坡的投票,最終以126:0的票數將新加坡開除馬來西亞這個大家庭。
盡管同馬來西亞只隔著1400米寬的柔佛海峽,新加坡從此不得不被迫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此時新加坡的家底——581.5平方公裏。
想在581平方公裏的面積上創造一個富國、強國,簡直就是強人所難,你以爲每個島國都像瑙魯這麽幸運,被拉了十幾米厚的鳥屎。
以原財政部長韓瑞生爲代表的新加坡工業的奠基者們認識到,要想富不能多生孩子多種樹,只能走大型工業化道路,走外向型經濟道路,這是歐洲國家發展的標准道路,比如同樣是歐洲小國的盧森堡就是以鋼鐵工業起家。
新加坡面臨的情況是,人多地少,沒有土地怎麽建工廠發展工業呢?填海造陸這是新加坡的必然選擇,畢竟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活國也不能被土地憋死。
新加坡隱秘的角落——德光島:
進入21世紀,新加坡開始經濟轉型,准備將新加坡建設成一個知識主導型工業中心,接連開啓了幾個大型的填海項目,比如大士新港、裕廊島新興工業區以及大德光島工程等項目。相對于前兩個項目來說,大德光島填海工程更接近馬來西亞,這讓馬來西亞很不高興。即便是在農村蓋房子,鄰居的房子超過了自己家的高度都會産生糾紛,何況填海造陸呢。
德光島位于新加坡東北部,距離本島約5公裏,20多平方公裏的德光島已經是新加坡僅次于裕廊島的第二大外島,一直以來德光島由于“位置偏僻”,作爲新加坡的軍事保留區而存在,島上生態維持的較完好,在島上服役的士兵們經常見到野豬結隊穿行,這裏也擁有著新加坡最大面積的紅樹林。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這樣一座島嶼的存在簡直就是世外桃源,成爲新加坡“隱秘的角落”。
但新加坡並不准備放過德光島,2000年,新加坡政府開啓了德光島、烏敏島填海工程,准備將德光島變成一座50平方公裏的“大德光島”。
對于新加坡的德光島填海工程,馬來西亞方面表示強烈不滿,並在2002年1月以後,多次向新加坡當局發出通告,要求停止德光島的填海項目,因爲這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對于馬來西亞的抗議,新加坡自然不予理會,畢竟口頭抗議也不會讓自己少一根頭發。怎麽辦?馬來西亞兵不過12萬,軍費還不足新加坡的一半,槍炮都不如人家,打肯定是打不過的,那就去衙門告狀吧。
2003年7月4日,馬來西亞統治新加坡,自己將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到國際海洋法法庭狀告新加坡的侵權行爲,這讓新加坡一臉懵逼,我在自己家門口填個海,關你什麽事,怎麽就鬧上法庭了呢?
不過既然自己成了被告那麽就得去應訴,導致了世界著名的“新馬填海案”。
23:0,馬來西亞敗訴:
來到了法庭,馬來西亞將這些年的怨氣全都吐了出來,不僅德光島填海工程,連大士港的填海也將對自己留下不可磨滅的後遺症,必須立即停止。其理由有如下幾方面:
1、新加坡的填海項目將造成柔佛海峽水流加急加快,砂石不可避免地流向海底,造成柔佛海峽海域水深日益變淺、航道變窄,這讓本就不寬的柔佛海峽通行更加困難;
2、新加坡的填海工程將會影響柔佛海峽的通航,導致使用柔佛海峽前往自己兩個重要港口丹戎帕拉帕斯港和巴西古當港的船只,因爲通航不便,不得不前往新加坡的港口,這簡直是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啊;
3、填海會破壞附近海域海底生物,破壞附近海域原有的海洋生態環境、汙染海洋,就算是新加坡自己的海,也會波及馬來西亞海域,影響馬來西亞漁民的收入;
4、還有可能影響馬來西亞的國家安全,因爲距離德光島填海所在地不到500米的位置就是馬來西亞海軍訓練中心,這嚴重威脅了馬來西亞的安全。
因此,馬來西亞要求新加坡立即停止填海工程。
對于馬來西亞的指責,新加坡方面露出了一副無辜的表情。
在大士地區以及德光島的填海都是在自己的領海範圍內,而且主要是集中在內側,根本就沒有阻礙船只前往丹戎帕拉帕斯港和巴西古當港,明明是我的港口更便利,人家不去你那裏卸貨關我什麽事?大士地區的填海跟丹戎帕拉帕斯港之間隔著幾公裏寬的航道呢,根本就沒影響,至于巴西古當港跟德光島更是搭不上邊,對柔佛海峽原有的航道更是不影響,因爲自己是在航道以外的島嶼岸邊淺水處進行的。
至于漁民收入,這片才多大面積?在這打魚來往貨輪那麽多,不怕被撞翻了?竟然還編出來影響你的國防安全,我們家就這麽大點地方,怎麽辦?誰讓當初英國把聖誕島和科科斯群島強行劃給了澳大利亞呢。也就是破壞海洋生態這條還靠點譜,但是不填海,怎麽發展經濟?
2003年7月4日,馬來西亞發出外交照會,要求將雙方爭議問題提交到《聯合國海洋公約》仲裁庭,不過在仲裁庭開庭之前,要求新加坡采取一定的臨時措施,暫停填海工程。否則就去國際海洋法法庭打官司。
這讓新加坡不能答應,停工一天損失的可都是錢啊。7月17日,新加坡回複馬來西亞,時間太匆忙,臨時措施做不到。不過鑒于兩國一衣帶水的關系,新加坡可以向馬來西亞提供有關工程的全面技術調查報告,並保證不會影響到馬來西亞,有問題咱們坐下來商量嘛。
誰想鬧到法庭上丟國際的人呢,8月13日,馬來西亞就派人到新加坡進行了會談,會議在友好的氛圍下進行,沒說一句髒話,但馬來西亞一根筋,堅持強調只有新加坡終止德光島填海工程,否則免談,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既然新加坡不吃馬來西亞這一套,那就只能到法庭上打官司了。
馬來西亞要求法庭對新加坡采取措施,要求在判決之前停止新馬邊界一切填海工程,提供新加坡在建工程的所有信息,以便于馬來西亞做出評估。
新加坡針鋒相對,首先就說馬來西亞違法了,《海洋公約》要求有爭端要先進行談判解決,咱們明明在8月已經開始談了,這才9月5日,只談了一次你就上訴到法庭,明顯不合規矩,你趕緊撤訴,咱們接著談。畢竟這也不是什麽晚一秒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大事。
10月9日,是負責新馬填海爭端仲裁庭成立的日期,在此之前海洋法法庭無權采取臨時措施。
而且馬來西亞指出,馬國聲稱自己領海被侵犯,這與事實不符,因爲在1927年、1995年,雙方已經簽署了雙邊條約,馬國聲稱的被侵犯領海並不存在。
這一頓操作讓馬來西亞懵了圈。
法庭23名法官一致判定新加坡勝訴,即馬來西亞要求阻止新加坡在德光島以及大士地區填海工程的請求被駁回。和稀泥,可是西方人主導的國際法庭看家本領,所以法庭也滿足了馬來西亞的部分要求。
判決如下:
1、兩國盡快成立獨立的專家團,聯合調查新加坡填海工程對附近水域造成的影響,必須在一年內出具報告;
2、兩國必須定期喝喝茶談談心,對新加坡的填海友好交換意見;
3、兩國應立即進行磋商,就德光島工程是暫停還是調整,雙方回去好好商量。
這等于是將球重新踢了回去,沒辦法新、馬兩國只好回去繼續談。
2005年4月26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簽訂了雙邊協議,雙方聲明,將兩國專家團要求保護環境的建議,今後將密切合作保護柔佛海峽及其周邊海域的生態環境,防止對航運及漁業的不利影響,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了爭端。
爭端結束了,新加坡的填海工程仍在繼續,不過由于新加坡填海工程太大,填海所需的砂石太多,原本出口砂石的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等國出于政治及環境原因紛紛禁止出口砂石,這讓新加坡填海成本又增加了許多,但新加坡仍計劃在2030年,國土面積達到766平方公裏的目標,屆時新加坡國土31%的面積都是填海所得。
這個時候新加坡應該很羨慕上海吧,每年坐著不動就可以增加大片土地,建國70年面積擴大了1000多平方公裏,而新加坡累死累活也不過填了100多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