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我跟人民行動黨一位資深幹部聊起李顯龍總理的接班人時,對方慎重地說,這個人選至關重要,因爲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後,世界格局産生巨大變化,而這些變化對新加坡影響深遠。未來總理的接班人,得帶領新加坡應對這個非常時期。
財政部長黃循財 (李健玮攝)
當時,李總理也剛應邀訪問美國,從他在美國幾個公開場合的線上直播中,我們看到他面對不同人物的提問,謹慎而從容地接招。他不只維護新加坡的利益,也直率而技巧地闡述新加坡對時局的觀點,正好示範了小國總理要發出大國願意聆聽的聲音所需的功力。
在這樣的大背景底下,4月中總統府記者會上,將第四代領軍人物公告天下,我們更可以想見這位領軍人物——財政部長黃循財,未來所要承擔的責任有多重。有意思的是,記者會過後,黃循財即動身前往美國華盛頓參加金融事務相關的幾個國際會議,也順道會見美國一些主政的官員。我們不知道這樣的安排,時間上是否是個巧合,但對關注未來領導人的新加坡人而言,未來領軍人物有著落時,即把視線繼續延伸到國外,是個不錯的提醒:新加坡人不能只想著領導人是否有親和力、是否能執行和解說政策;他還須要有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在必要時刻在本地區發揮作用。
這是個大考,考題範圍已知,真正的考題和壓力卻唯有真正經曆過,有時甚至得在片刻之間爲影響國家重大決定作答的人,才了解個中滋味。不過,黃循財還沒到走入這個考場的時候,先得獲得入場證。總理在總統府記者會上說:“無論如何,我們的計劃是,如果行動黨贏得選舉,就讓黃循財出任下一任總理,這件事已經塵埃落定。”
這裏的前提很清楚:“如果行動黨贏得選舉”。在總統府與總理同坐的黃循財在開場時即說:“這個工作對我的要求,我不抱任何幻想。政治爭議更多了、要求國會裏聲音多元的願望增強了,這都是更大的挑戰。就如總理不久前在國會所說的,我們不能假設人民行動黨會贏得下來的所有大選。從今往後,每一場大選都關乎哪一個政黨會組織政府,不再只是反對黨會贏得多少議席,或者執政黨的得票率有多高。”
這是黃循財對自己的工作、對國內政治形勢的判斷,調子拉得很高,危機感很強,因爲這不再是行動黨贏多贏少的問題,而是行動黨的執政地位可能受到威脅。雖然去年和今年兩場關于未來領導人的記者會,都是在總統府而不是在行動黨總部舉行,但是在新加坡的民主制度下,黃循財要帶領行動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贏得全國大選,組織政府,否則一切免談。新加坡作爲一個國家,生存的戰場在國際,但是人民行動黨要取得治國的許可證,戰場在國內。
行動黨因爲長期執政,領導人的時間精力也都用在國務之上,數十年來以國帶黨,認爲治理好國家,政黨就自然會獲得支持。但是選民的心態和要求改變了,競爭對手的素質和策略也改變了,現在競爭對手雖然資源較爲稀缺,但是卻往往以哀兵自居——政黨示弱能夠得到選民同情。同時,在野黨也較有時間專于一步步經營黨務。他們不一定都能吸引政治理念一致的人,卻容易彙集一群尋求改變現狀的人。
行動黨多年來的擺陣、打法都沒有大的改變。大選時期看一些細節看選區的部署、宣傳策略,似乎也是各自發揮。當然,流失選票,丟失集選區時,黨內也都會進行檢討。選民希望有更多監督與多元的聲音固然是個趨勢,不過,執政黨在聽取反饋後如何回應,自身會做怎樣的調整,選民是否清楚?行動黨黨內的組織、機制做了怎樣有效的改變,基層是否知道?黃循財在上屆大選檢討後,負責與黨工對話,這些方面應該有所涉及,下來要怎麽推進黨務,值得觀察。
自2011年從政以來,黃循財從政務部長到部長,辦事能力強,表現穩健。不過,他在行動黨大會兩年一度的中委選舉中,或者通過增補方式進入,或者連中委也沒有進入,直到2020年冠病期間的選舉才嶄露頭角,通過票選直接進入中委。我們可以用此論證他是“黑馬”之說,但這也說明他在黨內基礎不強。這次得到大多數內閣同僚的支持,對他至關重要。不過,所謂“領軍”,“軍”中有將也有兵,要有人一起出生入死,基層關系不能小觑。何況這次黨內推舉的方式,與過去黨內推舉新領導人不同(甚至與2018年也不同),黨內不是沒有競爭,准備要接任黨魁,意味著黨內需要他更多說明、溝通和安撫。
冠病尚未結束,烏克蘭戰爭即起,而且愈演愈烈,外部環境對新加坡的經濟、社會都帶來直接的沖擊,民生問題首當其沖,處理得當人們可能覺得你政府理應如此,有所閃失更容易引起民怨。在這樣的時間點上,黃循財要兼顧國務與黨務,這個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獨自爲之。
總統府記者會上不斷強調,所推舉的領軍人物要能夠凝聚團隊,讓團隊成員發揮所長,相輔相成。這其實是任何一個機構、團隊的領袖都應該具備的素質。眼下黃循財作爲接班人的位置既然已經確立,黑馬也好,大熱也罷,都是過去的事了。他本人須要展示的是自己的領導力和魄力,風格可以柔軟,但須要走出他擔任行政官員的身影,讓人看到他擔當政治大任的行迹。他在記者會上表現和發言誠懇謙遜,由兩位前輩領導陪他一人出場,在那一刻鎂光燈聚于他一人身上。接下來,人民的期待,就會是看到黃循財所說的團隊,包括他的競爭者,能夠與他並肩而戰,如何與他並肩而戰。而治國這樣的重擔,確實要有人願意一起扛,共進退。
文: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