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放緩,但普華永道(PwC)新加坡資本市場服務組主管譚德成認爲這不會影響亞洲市場。
造成SPAC上市減少的原因有宏觀經濟因素,也有該市場的一些特殊原因。
路孚特高級分析師陳依玲受訪時指出,該公司去年一份調查報告已顯示,近一半的交易商估計今年新上市的SPAC會減少。
根據金融數據科技公司路孚特(Refinitiv)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去年全球共有676家SPAC上市,是2020年的2.6倍。這676家SPAC共集資大約1661億美元(約2304億新元),比2020年增加102%。
不過,譚德成提醒不宜直接比較兩家交易所,“兩家交易所的規模不同、針對的市場不同,專注的業務也不同”。
近兩年,SPAC在全球股市引起了投資者的注意,新加坡和香港股市也相繼跟進推出SPAC的上市框架,希望爭取SPAC到各自的交易所上市。
他估計,接下來會有更多有意並購新興科技、平台業務和醫療保健公司的SPAC將在我國上市。
KPMG新加坡交易咨詢部門合夥人斯蒂芬·貝茨(Stephen Bates)也認爲新加坡的SPAC市場前景依舊樂觀。
然而,這股熱潮今年或不複再。今年以來,全球新上市的SPAC僅有80家,比去年同期的321家減少了75%。
今年至今,本地有三家SPAC在新交所上市。港交所則在今年1月開放SPAC上市,並于3月份迎來第一家SPAC上市。據報道,另有10家已經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全球引發的上市熱潮恐怕已過,今年至今新上市的SPAC僅有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盡管面對種種挑戰,陳依玲認爲,SPAC依然是有別于傳統首次公開售股(IPO)的可行上市途徑。“不過,像2021年那樣迅速的增長恐怕難以超越。”
他指出,港交所也許有很多SPAC准備上市,這些SPAC並購的對象將是以北亞市場爲主。而東南亞的高增長公司可能比較傾向選擇在新交所上市,並利用這裏做爲跳板拓展鄰近的區域市場。
我不認爲美國SPAC上市放緩會對亞洲市場産生重大影響,因爲每個交易所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優勢。我們的市場目前比較淡靜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的,譬如市場預期利率上升、通貨膨脹率上揚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波動增加。
——普華永道新加坡資本市場服務組主管譚德成
她同時指出,自2021年以來,有超過500家SPAC正在尋找適合的並購目標。“並購競爭激烈、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尋找上市後私募投資(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簡稱PIPE)困難,也造成SPAC執行並購交易不如之前那麽順利。”
“我不認爲美國SPAC上市放緩會對亞洲市場産生重大影響,因爲每個交易所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優勢。我們的市場目前比較淡靜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的,譬如市場預期利率上升、通貨膨脹率上揚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波動增加。”
陳依玲說,全球股市在今年第一季充斥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包括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以及利率上揚,使得投資者和有意上市的公司變得更加謹慎。
貝茨認爲,新交所的SPAC框架提供了一些有助于保障投資者利益的規定,包括針對財務預測、盡職調查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有關框架也非常重視保薦機構的素質。這些規定不僅能確保SPAC成功完成並購,對建立新加坡市場的聲譽也很重要。
譚德成受訪時說,2021年是美國SPAC上市的高峰,該國的監管機構加強監督被並購目標的會計和業務,令投資者對美國SPAC的熱忱大減。
貝茨指出,新加坡仍有許多規模介于5億元至10億元的並購機會。“而且,每家SPAC都有強大的PIPE投資者,保薦機構也是由本地和國際經驗豐富的大型私募股權基金所組成。”
類似2021年增長速度 恐怕難以超越
根據金融數據科技公司路孚特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去年全球共有676家SPAC上市,是2020年的2.6倍。這些公司共集資約1661億美元(約2304億新元),比2020年增加102%。然而,今年以來,全球新上市的SPAC僅有80家,比去年同期的321家減少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