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新加坡華文教育模式,房地産業研究高管投函《聯合早報》言論版,指新加坡教材內容不合時宜、枯燥乏味,一名小四學生也致函反駁她的一些觀點,一來一往掀起“筆戰”,引起關注。
2015年出版的新教材《歡樂夥伴》。(檔案照)
母語教育,尤其是華語文的學習,是《聯合早報》言論版和《交流站》的長青課題,無論是學者文章或讀者投函,討論的範圍既深且廣,從學術角度探討有之,從個人經驗出發也有,而論者關心的只有一點:對華文水平的每況愈下感到憂心忡忡,衆人出謀獻策,莫不是希望挽狂瀾于既倒,讓華文在新加坡不會日落西山。
要如何掌握一種或多種語文,取決于諸多因素。孩提時期,家庭是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家長如能投入心思,創造讓孩子正確學習語文的良好環境,則他們在進入學校就讀時,可起事半功倍之效。語文是知識、文化和價值觀的載體,學好越多種語文,就可遊刃于多個不同的世界,實現精彩的人生。
學習華文的方法很多,但最關鍵的是培養興趣,華文教師絞盡腦汁,革新教學法,正是要讓孩子樂學華文,使華文與他們一生相隨。以站長個人學習華文的經曆來說,除了家庭的熏陶,從小學到高中除了學校課文外,就讀了許多的科幻和武俠小說、神話故事、中華古典文學,以及聽了很多的港台流行歌曲,寓娛樂于學習之中,才不會覺得華文是一門死記硬背的科目。
房地産咨詢公司亞太區研究主管李敏雯(43歲)投稿原文:
(向上滑動閱讀)
李敏雯:華文課程爲何引不起孩子興趣?
我想發表對目前華文教育的看法。我是華文報前記者,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孩子目前分別上小二、小四和中一。我本身非常熱愛華文,也特別希望三個孩子都可以像我這樣喜歡它,並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成爲名副其實的雙語雙文化人才。
我最近剛爲三個孩子報讀了海外的華文網課,發現這些海外教材生動有趣、經常結合生活常識,把周遭的一人一物很形象地用通俗易懂的短文和詩歌等形式描繪出來,甚至連一片落葉都能侃侃而談。當地的教師嘗試不同方法,教孩子利用比喻、擬人手法,讓孩子將自己的想法,用這些生動的語言表述出來。我也注意到,上這些課程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其中還有好些都是純洋人,在課堂上都能用流利華語交流,甚至比我的孩子講得更流利。
我發現三個孩子在學習華文時,基本上就根據考題內容死記標准答案。即使是寫作,也沒有很紮實的基本功去深入描寫,多以報流水賬的形式完成。雖然三人都有課外補習,但補習中心也都根據教學大綱,反複以填鴨式的方式,讓孩子掌握考試技巧,結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在口語表達方面,孩子也相當勉強,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無法與來自中港台地區、以華文爲第一語文的同齡孩子溝通。
我不禁自問:我們的華文課程真的要背負這麽多曆史包袱,灌輸亞洲價值觀嗎?難道不能讓孩子以不設考試的道德課來完成?我們難道不能用華文課去感受和欣賞語言的美妙?爲什麽孩子就沒有機會用華文課去接觸丁丁曆險記、哈利波特、環遊世界80天等作品呢?如果考試內容年複一年就是圍繞著尊老愛幼、保護環境、種族和諧等課題,孩子不抵觸華文就已經偷笑了,更談不上興趣。估計這也就是現在更多年輕家長不願意或沒有口語能力,用華語和孩子交流的原因之一。
然而,當我看到自己孩子目前學習華文的狀態後,不禁爲下一代的華文程度感到擔憂。我孩子課本的內容幾乎30年都沒變過,跟我當年的學習模式幾乎沒有不同。現在的華文課,尤其是考試,除了教孩子尊老愛幼、保護環境、種族和諧等與亞洲價值觀相關的課題,基本上就沒有其他內容了。可想而知,這樣的課程有多麽枯躁乏味,在自媒體充斥的年代,怎麽能帶動孩子學習華文的積極性?
孩子在學校上華文課的時間幾乎與英文一樣,但教出來的成效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以前我上特選中學時,大家都以用華語交流自豪,現在即使回到同樣的校園,很多特選中學上高級華文的孩子,彼此也都用英語交流。全民在學校學習華語逾10年,每年教育部撥款百萬甚至千萬元來打造雙語人才,可是到頭來,華文只能淪爲一項考試科目,這的確讓人痛心與無奈。
5月17日,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郝悅然在《聯合早報》言論版《交流站》回應李敏雯的文章,直指並不贊同對方文章裏的一些觀點。以下爲原文:
(向上滑動閱讀)
交流站:學不好華文不能怪課本和教師
我是一名小四生,讀了李敏雯阿姨于5月10日在早報發表的文章《華文課程爲何引不起孩子興趣?》後,覺得她很重視華文教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擔憂。不過,我並不贊同她文章裏的一些觀點。
首先,李阿姨說她的孩子課本的內容幾乎30年都沒變過,跟她當年的學習模式幾乎沒有不同。我上網查過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歡樂夥伴》是在2015年出版,中學的新教材也是2021年才開始推行,李阿姨的孩子兩個在小學,一個在中學,都使用了最新的教材,怎麽能說課本30年都沒變過呢?我們現在的學習模式也不可能跟她30年前一樣,起碼數碼資源以前就沒有,可是現在我們的華文課堂學習、課後功課很多都是通過學生學習平台(Student Learning Space)來完成的。
其次,李阿姨在文章裏提到我們的課文只有尊老愛幼、保護環境、種族和諧等與亞洲價值觀相關的課題,沒有其他內容。李阿姨可能是忙于工作,沒有仔細翻閱孩子的課本。就拿小四上冊的華文課本來說,一共有九課,每一課都圍繞一個主題,有家庭凝聚力、值日、遵守規則、注意安全、介紹課程輔助活動等。課本裏還會根據這些不同的主題穿插一些古詩、歌曲等不同形式的內容,我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覺得新教材更加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華文,這難道不是更能帶動我們的學習積極性嗎?
我在華文課上,不僅可以學到華文知識,而且還能通過小組討論,鍛煉我的思維和口語表達。我們還能在課堂上制作繪本,看YouTube上的相聲。總之,我和同學們都非常喜歡上華文課。我相信不只是我的老師每天用心地爲學生備課,各校的老師都會盡力去教書的。如果她們看到李阿姨的這篇文章,估計會傷心的。
最後,李阿姨在最後一段說,孩子在學校上華文課的時間幾乎與英文一樣,但教出來的成效一年不如一年。華文只是單一的一門科目,而其他所有科目都是用英文來教的,從時間上來看,英文聽說讀寫都會比華文多,我倒認爲這個才可能是學生華文程度較弱的原因之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李阿姨應該多在家裏跟孩子們講華語,多給他們買華文書。希望她不要把學不好華文的原因歸結到課本和老師身上。這是不公平的。
兩人一來一往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引起熱議,除了聚焦在小四生的華文程度的優越,也掀起衆人對新加坡華文教育內容的討論。
相關閱讀:
-
重磅!新加坡小學AEIS國際學生入學考試取消英語測試
-
新加坡教育大改:中小學年中考取消、分流制不再、更多中學生可學外語、初院DSA名額增加
-
新加坡華語的“星期”“禮拜”之爭
文:聯合早報
新加坡魚尾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 – 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5029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視頻號
收看獨家訪談、特約節目
了解本地新聞、疫情資訊
新加坡魚尾文 ,贊 47
新加坡魚尾文推薦搜索關鍵詞列表:冠病疫苗騎行新加坡Omicron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