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各國若不幹預
通脹將成爲全球的棘手問題
5月20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局長井口哲也專訪。在專訪中,李顯龍談到了本區域軍事平衡課題。我們整理如下:
俄烏戰爭是主權問題
並非善與惡的問題
也不是體制對立的問題
日經亞洲: 我們先談一談當今世界局勢,特別是全球政治方面。目前,民主國家和所謂的專制國家的對立,尤其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尖銳。請問您對當今局勢有什麽看法?
李顯龍: 我覺得目前的局勢非常令人擔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爲,已導致俄羅斯與世界各國之間發生許多摩擦、關系緊張,令人義憤填膺。各國認爲俄羅斯破壞了國際秩序,侵犯了另一個獨立國家的主權及領土完整,而這種行爲是任何國家都不能容忍的。因此,這個嚴重問題依然仍存在。
烏克蘭仍然戰火不斷,而這場戰爭持續越久,引起其它問題和升溫的風險就越高。這不僅僅會沖擊歐洲,也會影響全世界。
另一方面,中國和美國的緊張關系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從上屆政府或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一直延續至本屆政府。
雖然這與俄烏戰爭無關,但中美緊張關系可能因這場戰爭而加劇。我不認爲這是民主與專制主義對立的問題。因爲烏克蘭戰爭攸關國際法,聯合國憲章。因此,新加坡必須表態,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爲。
如果人們把這場戰爭視爲民主與專制主義對立的問題,或善與惡的鬥爭,那就是在延續這場戰爭。我不認爲這是明智之舉。
如果破壞現有國際框架
就會回到叢林法則世界
日經亞洲: 請問您認爲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維持以規則爲基礎的秩序?
李顯龍: 首先,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決議,是個好現象。這說明世界各國致力于維護國際秩序。
表態固然重要,但維護現有國際框架也一樣重要,例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等超國家框架與機構。
這些框架讓各國之間即便有差異、分歧,甚至沖突,也可以一起合作。如果摒棄或破壞這些框架,我們就會回到叢林法則的世界。
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中,受苦的不只是弱者,強者也會過得艱難,因爲強者會把全部時間花在與對手爭鬥,耗損寶貴的精力。
其次,與此相關的是,各國必須遵守國際法,例如聯合國憲章以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論國家大小,大家都必須遵守這些規則。這是重要的。我知道大國比較喜歡自由行動,不願意受到約束。俄羅斯攻打烏克蘭違反了規則,但其他大國往往也都不願意受到這些超國家機構的約束。我可以理解,但這類行爲令人遺憾。
第三,我們必須認清這是真實的世界,不是一個崇尚至高美德的理想世界。因此,維持秩序不是單靠規則,也需要平衡不同的力量;國家之間就算利益不同,也可以找到一些共同合作的地方,並在其他方面相互平衡。這樣一來,許多國家就可能找到立足點,並與多方合作。
日經亞洲: 有人說,現在的情況跟上世紀30年代差不多,也有一些人甚至形容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李顯龍: 不同的是,這次涉及了核大國,所以和以前是不一樣的。如果俄烏局勢升溫(到世界大戰的程度),世界將陷入未知的局面。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其中的危險。然而,要克服政治壓力,大家要很有智慧,要有能力並竭盡所能保持克制,而且還要能看清眼前局勢,以化解長期的危險。
亞洲不必要有類似北約的安排
日經亞洲: 回到本區域軍事平衡的問題上。歐洲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是爲了與俄羅斯抗衡,但亞洲的問題是沒有類似的集體安全框架。您認爲這有必要嗎?
李顯龍: 歐洲和亞洲的曆史有所不同。在歐洲,西方國家成立了北約,蘇聯集團則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在蘇聯集團和蘇聯解體後,北約仍持續存在,現在,它實際上已成爲一個應對俄羅斯威脅的組織,情況跟冷戰時期相似,但並不完全相同。
亞洲的曆史進程則有所不同。亞洲從來都沒有一個可以和北約相提並論的組織。許多亞洲國家都和中國、美國和美國的盟友關系良好。有些國家如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本身也是美國的盟友,但有更多國家即便不是美國的盟友,也是美國的朋友,就像新加坡一樣,我們是美國的主要安全合作夥伴。但就連美國的許多盟友也與中國保持重要的關系。因此,我認爲這比陣線分明、集團對抗的情況更好。歐洲曆史上曾有這樣的情況,但在亞洲並非如此。我認爲還是保持現狀比較好。
希望雙方能以謹慎
和平的態度對待眼前的局勢
日經亞洲: 關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舉,這是否會影響中國在亞太地區,包括在南中國海和台灣海峽所采取的行動?
李顯龍: 我認爲這肯定會對本區域造成影響,因爲這削弱了全球秩序,而區域的許多國家都爲此感到擔憂。因此,各國現在都在評估自身的防禦姿態、國防開支和戰略,以及如何與區域各國共同前進,以避免行差踏錯引發像歐洲烏克蘭戰爭的沖突事件。這不僅是小國,也是大國必須研究的問題。因爲發生沖突時,往往很難把肇事責任歸咎于一方而已。
至于南中國海的具體情況,我不認爲有很大的影響。因爲就南中國海問題而言,亞細安和中國之間有一個商討行爲准則的機制,而所有主權聲索國都參與其中。這一切都在進行中,但我想這需要一些時間,而談判過程也會相當艱難。各國都明白這一點。有時候可能會發生一些爭端,但各國一般都不希望在南中國海發生沖突。
台灣本身的問題也非常複雜。我相信中國大陸正在仔細研究,並汲取烏克蘭戰爭的教訓。海峽彼岸的台灣肯定也在仔細研究其中的教訓。我希望他們所得出的結論,能夠幫助他們明智地處理問題。我們許多人在分析烏克蘭局勢後所得出的一個結論是,要發生沖突很容易,但要判斷它如何結束很困難。你不僅要評估沖突本身的事態發展,還必須考慮更廣泛的後果,例如國際社會的反應,以及對你的國際地位有何影響,還有戰爭和人命傷亡的代價。
在戰場上,唯一比打勝仗更糟糕的是打了敗仗。就算是打了勝仗,無論最終宣稱在烏克蘭戰爭中獲勝的是哪一方,都會爲此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我希望台海兩岸都能認真汲取這些教訓,雙方能以謹慎、和平的態度對待眼前的局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