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B組冠軍的是張烑華(37歲,會計師)和七歲的兒子張智骐。張烑華表示,奪冠固然驚喜,但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見證孩子在比賽過程中的成長。
參賽家庭按照孩子的年齡分爲三個競賽組別,分別是幼兒園孩童的A組、小學低年級的B組和高年級的C組。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昨天到場爲各組別的決賽選手以及冠亞季軍頒獎。
說得一口流利華語的一對印族母女參加講華語運動親子才藝比賽,從衆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入圍總決賽,呈獻精彩的華語短劇。
“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華語學習,因爲這能讓她們更深入理解華族文化,同時培養雙語優勢。”
這對母女是夢麗(Dadlani Sapna Chandru,39歲)與小女兒瑞恩(Rianna Mohan Amarnani,八歲)。夢麗在台灣生活到五歲,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一些華語。之後來到新加坡,她雖然想堅持學習華語,但卻遇到困難。
後來,夢麗的兩個女兒相繼出生,作爲家庭主婦,她有較多時間可以與孩子相處。深知華語重要性的她決心重拾這門語言,爲孩子們以身作則,希望她們同樣認真地學習華語。
羅珮珏也覺得,讓孩子學習華語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華語,讓孩子們喜歡上華語。
“來到新加坡後,身邊的人平日主要說英語,堅持用華語交流比較困難,水平因此下降了許多。”
“我覺得這次比賽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能夠讓父母和小朋友一同學習華語……我們每年准備劇目時,孩子們都能接觸到很多新詞,詞彙量明顯擴大了許多。”
他受訪時說:“這次的比賽是我兒子第一次登上大舞台,爲這麽多觀衆表演難免會緊張。因此,在准備今天決賽的過程中,我讓他在公共場合中,例如地鐵站和學校外面的廣場彩排,讓他漸漸變得更爲自信。能夠培養孩子的個性對我來說最爲重要。”
參賽者讓孩子公共場所彩排培養自信
另一名參賽者羅珮珏(42歲,電腦工程師)從2015年起每年都參加比賽。她先是跟大兒子一同參賽,當小兒子關睿鴻(10歲)讀小一時,她也開始與小兒子搭檔。
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華語學習,因爲這能讓她們更深入理解華族文化,同時培養雙語優勢。
——印族參賽者夢麗
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學前教育中心專業與教育發展部副總監兼推廣華語理事會成員楊靜慧是決賽的評委之一。她表示,參賽者都很自信,華語自然而流暢,他們的好表現讓她印象深刻。
講華語運動親子才藝比賽從2013年開始舉辦,已邁入第10屆。今年的比賽共吸引1168支隊伍呈交短劇錄像,是曆來最多的。其中26支隊伍闖入決賽,到聖尼各拉女校(小學部)進行現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