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雞肉制作的雞飯在新加坡是一道國民美食。6月1日起,馬來西亞暫停活雞出口,幾乎切斷了新加坡市場的活雞來源,許多新加坡人暫時告別了雞飯,不少商鋪也被迫暫時歇業。
在新加坡這場“雞荒”背後,是國際糧食供應鏈出現問題。糧食價格高企,推高家禽飼養成本,使得馬來西亞政府下達活雞出口禁令以保護本國市場。據最新統計,全球已有20余國實施糧食出口限制令。
“國菜”雞飯遇供應危機
每個月,大約有360萬只雞從馬來西亞出口到新加坡,其中大部分是活雞。新加坡許多餐廳、檔口主打用當天宰殺的鮮雞制作的雞飯。
幾片白切雞或油雞蓋在米飯上,配上一點蔬菜,一碟通常賣4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19.5元)。美味便捷的雞飯是新加坡百姓鍾愛的日常飲食之一,也被稱爲當地的“國菜”。
目前,這道“國菜”遭遇了供應危機。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報道,馬來西亞官方宣布,由于雞飼料價格飙升,自6月1日起,馬來西亞暫停活雞出口,直到該國國內雞肉産量和成本趨于穩定。此舉幾乎切斷了新加坡市場上所有活雞的來源。
做鮮雞配送生意的紮伊迪對媒體說,他不得不取消了顧客的訂單,從業二十年,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馬來西亞的供貨商說“貨源短缺”。
新加坡雞肉34%從馬來西亞進口,49%來自巴西,12%來自美國,5%來自其他國家;其中,活雞基本都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幾乎沒有本土家禽養殖場。
新加坡食品局(SFA)表示,將加大力度從巴西進口冷凍雞,以彌補市場上的雞肉短缺。該局還鼓勵消費者選用其他新鮮的蛋白質來源替代雞肉,比如魚類。
CNN當地時間6月2日報道新加坡“雞飯危機”。/社交媒體截圖
在新加坡的超市和巴刹(農貿市場),部分售賣鮮雞的商家轉而出售冷凍雞,部分商家選擇關門歇業。
據《聯合早報》報道,雞攤攤主王先生打算出國休假,他說:“我們的招牌是鮮雞,不會考慮賣冰凍雞。”另一名攤主6月2日說,賣完此前剩下的一些生鮮雞肉,也會暫停營業。
一名售賣雞飯的店主說,爲了彌補貨源短缺,他可能會使用冷凍雞肉,但他擔心顧客不買賬,“人們對冷凍雞普遍的印象是口感不好、有冰箱味。”另一名做海南雞飯的店主林先生打算改賣炸雞排,“用冰凍雞做白斬雞,肉質會很硬,做燒雞或炸雞排還可以。”
一名經營連鎖雞飯快餐店的店主說,馬來西亞的活雞出口禁令對新加坡雞飯餐廳是“災難性”的。“我們不賣雞飯,就好比漢堡店不賣漢堡。現在每個人都很擔心沒有雞,大家都很困難。”
全球20余國限制糧食出口
在馬來西亞的活雞出口禁令生效前,新加坡大街小巷的雞飯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隊。亞洲新聞台報道稱,大家都希望在禁令生效前再次品嘗這道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美食。
馬來西亞的禁令並非毫無征兆。今年,全球通貨膨脹加劇、糧食供應鏈出現問題。在馬來西亞,糧價上漲推高了家禽養殖成本。
據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報道,馬來西亞依賴從國際市場進口谷物和大豆等雞飼料。在全球飼料短缺的情況下,馬來西亞家禽養殖戶成本飙升。
馬來西亞一些養殖戶轉而采用質量較次的飼料養雞,但這種做法也導致肉雞出欄率下降。一名養殖戶說,以前肉雞一年可以出欄7次,今年預計只能出欄5次。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他打算轉行。
馬來西亞不是唯一限制食品出口的國家。不久前,印度宣布禁止出口小麥,限制出口蔗糖。當地時間5月13日,印度政府宣布,出于本國糧食安全考慮,將禁止出口小麥。
據BBC報道,此前,印度曾提出今年出口小麥1000萬噸的創紀錄目標,但隨著國際糧價波動,印度在糧食政策上做出了180度大轉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産國,該國生産的小麥以供應本國市場爲主。
印度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蔗糖生産國。當地時間5月24日,印度政府發表聲明稱,在9月之前,印度蔗糖出口上限爲1000萬噸。
印度的做法在國際上受到一些人士的批評。德國食品和農業部長奧茲德米爾說:“如果每個國家都開始實施出口限制或關閉市場,這將使短缺情況惡化。”
當地時間5月25日,埃及本哈,工人在卸載小麥。圖/IC photo
美國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戴維·拉博德表示:“印度做出的示範很有問題,許多較小的經濟體會覺得,如果印度這樣做,他們也應該這樣做。”
更早之前,作爲世界最大棕榈油生産國的印度尼西亞一度頒布棕榈油出口禁令,導致國際棕榈油價格大漲。
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統計,截至5月28日,包括阿根廷、哈薩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在內,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實施了糧食的出口限制令,品類包括小麥、玉米、面粉、西紅柿、植物油、豆類等。
拉博德說:“隨著食品價格升高,低收入者將成爲第一批受害者,他們甚至不得不削減醫療或教育支出以購買食品。”
據央視新聞報道,由于俄烏沖突導致糧食供應中斷,非洲目前面臨至少3000萬噸糧食短缺,特別是從這兩個國家進口的小麥、玉米和大豆。日前,尼日利亞一場分發糧食的慈善活動上發生踩踏事故,造成至少31人死亡、7人受傷。
當地時間6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呼籲,國際社會應采取迅速果斷的行動,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全球糧食危機。
新京報記者 陳奕凱
編輯 白爽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