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在疫情的督促下加速,新加坡現在辦什麽事兒似乎都可以足不出戶了。如今,連生死大事,都可以數碼化了!
從5月29號起,在新加坡注冊出生和死亡的程序,都將數碼化,不再發紙質出生證書和死亡證書。爲防止數據丟失或被盜,每份證書上都有獨一無二的QR碼來進行辨別。
數碼證書怎麽辦理?
隨著電子證書的推出,父母只需在嬰兒出生後,通過LifeSG應用爲新生兒申請出生證,完成登記手續後,就能在90天內通過移民局網站或MyICA應用下載電子出生證。移民局和醫院的出生證服務也將終止。
同樣在數碼化後,死亡證書也只須醫生在網上簽發死因證書,系統就會自動生成死亡證書。 逝者親屬從醫院獲取下載死亡證書的所需信息,如死亡證書編號,便可在30天內,通過My Legacy網站下載。免去了如今先等醫生簽發,再拿資料去醫院、鄰裏警局或ICA申請的不便。
看到這裏或許有人會說,這又不是什麽了不起的新技術。
的確,這不是黑科技,它只是代表著:讓科技服務于每天生活中的基本小事,簡化各種程序,節約民衆時間,是新加坡政府心中的大事。
本篇文章不探討“電子支付”等商業行爲,只給大家安利公共事業行爲。
醫療
日常生活中最讓人頭大的事非上醫院莫屬。先不說病痛的折磨,就是把所有流程走一遍也是腦力和體力的考驗。
憑心而論,新加坡的公共衛生醫療體系已經非常人性化。需要緊急處理的去緊急部門,不緊急的可以用衛生部開發的APP——Health hut和Health buddy進行預約。
還不了解的小夥伴趕緊下載一個研究一下哦,各大公立醫院、診所、學校牙科,甚至特殊醫療中心如國家心髒中心、國家癌症中心等等都可以約,還能挑選心儀的醫生。
如果預約的時間需要調整,還可以改時間。
另外附加加分項:如果只需拿藥就不用特地跑醫院,用Health Buddy掃描一年內有效處方簽,醫院確認後就有物流自動送上門,對于行動不便的人來說免去了出門諸多不便。
醫療數碼化也簡化了就診步驟,讓看醫生更有效率。 我從2013年第一次去新加坡醫院,就沒見過病曆這種東西。這意味著同一所醫院的任何一位醫生在看診的時候就能看到病人健康狀況,用藥情況和其他治療醫生的評估,從而對病人有一個更全的了解,大大降低了用藥風險和誤診風險。同時病人在就診中不用等檢查報告,檢查報告會自動傳到主診醫生那裏,只需和主診醫生溝通就可以,節省了很多等待時間。
如今新加坡更是建立了國家電子健康記錄數據庫,不同的醫院和診所爲同一位病人進行治療時可以省去同樣的檢查和藥物。這種做法完全就是動了醫院的奶酪來方便民衆!特別對于年長者或者就醫時意識不清的病人來說,醫生可以從數據庫得到完整的病曆,從而保障治療的准確性。
另外,新加坡的醫院先看病後付錢,通常病人看完就走了,排隊付錢的場景在醫院從沒見過!直接走保險渠道的,櫃台小姐姐會告知他們能自動處理,需要自費的通常也是電子支付。 醫療水平見仁見智,不過,新加坡的數碼醫療體系絕對在全世界都是課代表。
教育
新加坡中小學共同的學習平台SLS(Singapore Student Learning Space),承擔了中小學生的主要E-Learning任務,疫情以來,學生家長們體會一定特別深刻。
SLS是一個包括視頻、動畫、遊戲、功課和測驗等等環節的一站式平台。這個平台並不是擁有多了不起的黑科技,而是設計時的細致程度,盡可能減少了使用時的麻煩。
Online學習有多廢媽,不用我強調了,既要做技術保障,又要坐陪防滑水,再加上不同的科目使用不同的App,有的老師布置作業完全靠發圖片發文件,這麽一套程序下來,iPad、手機、掃描打印機都得准備上——有時候感覺沒有開打印複印店的設備,都幹不了Online學習這活兒。
而SLS系統是教育部開發的全科系統,也就是說所有科目的學習和功課都在上面完成就夠了。
聽、說、讀、寫、美術都可以在上面完成,包括圖書館查資料。而且每個年級的學習時間是分開的,這就保證即使只有一台學習設備的家庭,也可以完成學習任務。
當然啦,新加坡的數碼學習系統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疫情一開始那次掉鏈子。
不過,總比被無數App搞得眼花缭亂,賬戶多到每次登陸都要先找用戶名和密碼,要容易得多。一個娃的家庭還能應付,娃多一點的家庭,絕對是疫情不要命,在家網課才要命!
抗疫
新加坡目前已經全面開放,合力追蹤系統也退出舞台。我相信能平穩開放除了政策以外,智能設備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整個疫情期間,所有新加坡居民,除7歲以下幼童出行,都被都被要求使用合力追蹤器或合力追蹤App——對應居民身份證,避免出錯。
正因爲有這個系統的記錄,我們去過的地方一旦有人確診,就會收到密切接觸隔離信息,以便馬上自我檢測和隔離,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感染,也提高了搜索病患的進度。疫情開始時也是這個系統幫助追蹤到那些違反隔離條例出門亂逛的人。
雖然新加坡抗疫方針一直被調侃爲“仰臥起坐”,但是各方面的合作避免了像其他共存國家那樣高比率的死亡和重症,也沒有發生醫療擠兌。
打造智慧國
新加坡生活數碼化的進程,只是本地政府打造“智慧國”的一些階段性成果。相比爲了科技而科技,智慧國是以民衆爲核心,提供一套無縫流暢的服務。
簡單來說是以居民的需求爲導向,以方便居民爲目標來制定的。其最大特點就是接地氣,從居民出生到死亡,大到所要面臨的一切公共事務,小到日常出行,娛樂等等都有各種大家都能上手的科技加持,真正感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出行
在全世界最繁忙的樟宜機場從未見到過雜亂無章的現象,這也是不斷升級的科技應用。
到今年底,樟宜機場將全面數碼化。不再需要出示護照和登機牌,所有程序刷臉和眼就可以完成,甚至不用按指紋。辦理托運也是紅外無接觸技術,也就是說,出入境全程無接觸,無論有沒有疫情,都大大提高了公共衛生情況和通關效率。
ICA示意圖
新加坡市內道路整潔,這是因爲給特定的車輛安裝了傳感器,如果路面有損壞修理,傳感器就可以把數據和定位傳給管理部門。這也是爲什麽在新加坡基本看不見坑窪不平的路面。
休閑娛樂
去圖書館借書,也越來越方便。
在新加坡的圖書館借書拿了就可以走。居民出入圖書區時刷身份證(數碼級普通身份證都可)以開啓閘門,挑選好書籍離開時,閘門能自動檢測到要借閱的書籍並形成電子清單,居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點擊確認借閱就可以帶書開溜啦。
徒步、騎車,不再需要自己看地圖規劃路線。
新加坡小,所以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豐富居民的休閑生活從而高生活質量。所以國家公園局推出的手機應用“NParks Explore a Route”讓居民能在全島徒步自由穿行,探索不同類型的步道或公園,還能自己設計路線並和他人交流分享。
如廁
小到如廁都要照顧管理到,很多公廁都有二維碼。如果使用時發現需要維修,只要掃描公廁二維碼就可以上報,管理部門就能迅速安排維修。
一些公廁還裝有探測器,一旦探測到異味水平超標,就能觸發檢測維修系統,維修工作立馬就能安排上。
說到這裏是不是才真正理解科技以人爲本,而不是只爲了創造商業利潤。
爲了實現“人人可用”這個理想,老年人並沒有被邊緣化,各個社區中心都會定期安排年長者學習怎麽使用智能手機,怎麽連接使用那些基本的公共生活平台。如購物,醫療等等。
平時還有各中學的學生做義工,去幫助年長者應對數碼生活。
新加坡的政務系統是全球評價最高的系統,其中對電子政務的好評高達98%。這些都得益于這個國家有一個“老母親式”的政府和創造智慧國的目標。
從“搖籃到墳墓”都幫忙照顧和規劃,居民只需要用同一個用戶名就是自己的身份證號,就可以數碼辦理各種大小事務,比當面辦理省去了很多手續,更是在不同機構同一個政府的理念下,居民的大多數資料數已經存在數據庫,所以就算跨部門也不需要提交重複的資料。確實是爲了當事人方便,而不是行政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