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明白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教育的目標是什麽。
有國外的心理教育專家指出,教育的目標是“自立”。
一個人要實現自立需要具備三大條件:能夠獨立做出選擇、能夠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和擺脫自我中心主義。
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喜悅
學習是孩子自己必須解決的問題,沒有誰能代替。
學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它促人成長,不僅爲自己,還能爲社會作貢獻,這些父母應該早一些告訴孩子。
父母督促孩子學習時,不知不覺中傳達了一個觀點:如果考上一所好學校,就能實現人生的所有。
但是問題是,人生並不會因爲考上一所好學校而一帆風順,我們的父母往往不把這個真相告訴孩子。
如果只注重考試結果,孩子很難體會到求知的喜悅。如此,孩子在升學希望不大時,就會放棄學習。
父母不要開口只談學習
除了學習,就沒有其他的話題可聊了,這是在中國許多父母的現狀,特別是孩子上了初中以後。
換位思考一下,開口只談學習的父母是不是很煩人?
如果真的希望在學習上能幫到孩子,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做法:
①批評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孩子才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②幫助孩子學會友好待人。人生不只有競爭,還有朋友。切莫讓孩子成爲學習很好,卻只知道考慮自己的人。
③讓孩子體會到貢獻的價值感。引導孩子樂于助人。具體地對孩子說“謝謝”“你幫了大忙”之類的話。貢獻感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不要給家中的考生提供特殊待遇
一個勁學習的孩子,和癡迷于工作、被愛情占據頭腦的一些大人一樣,都不是健康的狀態。
如果父母說:“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孩子也許就會以學習爲理由不去承擔其他事,最後這可能導致孩子連學習這件事也做不好。
作爲家庭一員,孩子在學習的同時,要學會陪孩子互動。
互動也是一種協作,協作是每個人人生的必修課,協作能讓孩子有價值感。這樣他們會更喜歡自己,更有自信。而自信能促使孩子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包括學習。
不要過度關注學習中的孩子
沒人能代替孩子學習,而學習的後果,都得由孩子自己負責。那麽父母能做些什麽?
①孩子不怎麽學習時,父母可以認真地問自己有沒有能做的事。
②不對孩子的學習橫加幹涉。父母可以在征得孩子的同意時,和他們談談學習的事。
如果孩子不願意,那就暫時不談。同時,告知孩子可以隨時找自己商量。
③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和父母在知識和經驗上存在差異,但作爲人,兩者是平等的。
父母如果能平等地對待孩子,就不會任意地批評他們。孩子也會更冷靜地接受父母的建議。
賦予孩子面對人生的勇氣
①不要認爲自己不行。成長的路上,孩子可能因爲一次失敗,或者學習失利,從而産生認爲自己不行的想法,這種想法會伴隨人的一生。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賦予他們勇氣,讓孩子明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②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孩子的缺點像黑暗,投以光明就會消失。
其實,就是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
比如,孩子的思維跳躍,注意力不夠集中,但是發散性思維較好,想象力豐富,更有創造性。
③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決定人生。接納孩子的真實面。孩子也許學習不努力、成績不好,這和父母的理想會有差距。
即使如此,父母也要去關注孩子的真實面,不要拿他們與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較。
當孩子體會到父母是無條件地愛自己、接納自己時,他們會獲得一種無可替代的安心感。
這種安心感會促使孩子更有力量去努力。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句:作爲父母,我們所能做的、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斷來決定人生,而不是替他們決定。
#學習方法##親子教育 學習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大家說一說你們有什麽好方法##教育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