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旗下的私召車和送餐員。(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本地私召車業者Grab本周一(11日)的一項宣布,引起兩極化的反應。
Grab宣布,從下周一起(18日),將司機等候乘客的寬限時間,從原來的五分鍾縮短到三分鍾。寬限時間一到,乘客就會被征收三元的等候費。
消息一出,Grab旗下的私召車司機多數叫好,許多消費者則覺得不合理。
據報道,一名憤憤不平的公關公司老板甚至在面簿上透露,他已指示員工公務出行時不再使用Grab,轉而使用其他出行方式。
企業爲了盈利,自然無法取悅所有人,但Grab處理這個課題的方式,似乎讓它陷入“贏了理,輸了情”的局面。
司機:時間即金錢 縮短寬限時間是公平的做法
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的私召車司機都認爲,縮短寬限時間是”公平的做法“,他們給出的原因基本上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司機接單後,一般也需要幾分鍾才能抵達,乘客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前往候車地點;
如果司機每載一名乘客,都必須多等五分鍾,一天內碰到10名這樣的乘客就浪費了50分鍾,而這段時間可以讓司機多載一些乘客;
有些地點(如私人公寓或位于市區的一些地點)不允許司機停車等候乘客,司機如果無法立即載到乘客,就必須繞路行駛,再回來接乘客。這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燃油,無形中加重司機的成本。
私召車司機如果無法立刻載到乘客,可能必須繞道行駛,浪費時間和燃油。(海峽時報)
一名受訪司機直言:
“乘客如果不想支付等候費,就應該准時抵達候車地點。我們(司機)只想載送一個乘客後,再接下一個。我們不想閑著。”
另一位司機則搬出一套長輩們常提起道理——“只有人等車,沒有車等人”:
”我們都搭過校車上學,請問校車會等我們到了才開走嗎?不會。大家都必須下樓等候校車。”
乘客:司機未必准時抵達 還須考慮年長乘客
網民當中,雖然有好些人認同這項舉措,並呼籲其他乘客准時乘車,表示不滿的還是占較多數。 從網民的留言中,可以歸納出幾個問題:
年長或行動不便的乘客,未必能在三分鍾內抵達候車地點;
有些司機還沒抵達候車地點,就先按下應用程序上的按鈕表示已經到達,也就是說,征收等候費的“倒數計時”提早開始了,司機等候乘客的實際時間並不足五分鍾;
Grab應用程序顯示司機會在一段時間後到達(例如6分鍾),但司機卻在更久後才到達,有時甚至取消行程。乘客嘗試呼叫另一輛私召車時,卻發現車資增加了好幾塊錢。
Grab的回應讓乘客覺得被忽視?
Grab在回複媒體詢問時針對上述的一些反饋作出回應。
針對司機“搶先”注明已到達的現象,Grab表示已改進後端調控,讓司機在抵達候車地點或“非常靠近”的時候,才能注明已到達。
另外,專爲行動不便的乘客服務的GrabAssist不受這次調整的影響。
GrabAssist司機協助以輪椅代步的乘客上車。(Grab提供)
GrabAssist的司機受過特別訓練,能爲使用輪椅或其他輔助器具的搭客提供更安全的服務。
問題是:提供GrabAssist服務的私召車較少,車資也較貴,乘客如果只是行動較緩慢,而不是患有殘疾,不一定會選擇這項服務。
Grab應用裏介紹GrabAssist服務的短文。加粗斜體字的備注裏,第一句就指出:候車時間可能會較長。(截圖)
Grab也強調,絕大部分(94%)的的行程中,乘客都能在司機抵達後三分鍾內到達候車地點,而縮短寬限時間的另一個目的是提高司機的效率,並幫助他們減少燃油浪費。乘客遲到的等候費,也全額付給司機。
Grab在11日通過應用程序發給用戶的通知,則表達兩個重點:
“更短的等候時間,意味著更多人能搭到車。”
“爲了確保您有充足的時間抵達候車地點,我們鼓勵您准備好之後才召車。感謝您的諒解。”
(截圖)
綜觀Grab給予各方的回複,以及司機和乘客雙方的論述,不難發現乘客其實沒有反對“不浪費司機時間”這一點,但Grab和媒體及乘客溝通時,卻側重司機的利益,反而錯過了乘客關心的一個核心問題:
如果乘客遲到必須支付等候費,那如果司機遲到,甚至沒到,是不是也該通過折扣或其他方式,給乘客做出補償,以示公平?
縮短寬限時間的措施很快就要落實,Grab此舉最終是利是弊,隨後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