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近30年的觀賞魚養殖場因租約到期,加上找不到合適新地點,將于來臨星期天結業、本月底遷走,漁場把近4000條魚降價出售,當中2萬元(約6萬3000令吉)的魔鬼魚賣2500元(約7900令吉)。
位于巴西立第3農道的OTF漁場由王啓業(42歲)的父親和叔叔在1993年創辦,起初養殖孔雀魚,隨後因孔雀魚市場走下坡,而改養龍魚和魔鬼魚。
王啓業告訴記者,由于找不到合適的新地點,漁場只好結業。
從小在漁場幫忙的王啓業長大後從父輩手中接棒,負責漁場的銷售和運營。他受訪時表示,漁場占地2.4公頃,租約在2012年到期後,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新地點,因此不斷和當局協商延期,直到政府要回收土地,他們也只好在本月底結業。
“我們這幾年也申請搬遷至新地段,但礙于疫情和場地太小,無法盈利,有的還位于工業區,也不適合養殖龍魚和魔鬼魚。”
他也指出,漁場除了龍魚和魔鬼魚外,還有幾百種觀賞魚,爲了盡快給這近4000條魚找到新主人,他們進行大促銷。
王啓業指出,漁場養殖的是黑白相間的“黑鑽石”魔鬼魚,母魔鬼魚原價2萬元一條,而原價5000元的公魚現賣1000元。另外,漁場養殖的多種龍魚市價都是上千元以上,目前僅以100到300元出售,王啓業指目前的價格是原價的10%。其他魚也廉價賣,當作“領養費”。
原價2萬元(約6萬3000令吉)的“黑鑽石”母魔鬼魚目前以2500元(約7900令吉)出售。
他表示,若向外國出口魚還得承擔運送費和魚死亡的風險,因此只好在本地賣。“養大一條魚要五到七年,我們一年的水電費和租金差不多近20萬,現在便宜賣,肯定損失嚴重。”
另外,由于沒有在規定的6月底搬離,他們也接到當局來信,勒令他們必須在本月28日搬走,否則將面對法律責任。
王啓業也透露,他們月底交地時,必須確保能移動的物品都被清除,而這次清倉的大部分收入也會用來請垃圾車。
重新適應生活
結業又搬家,一家人重新適應新生活。
王啓業也提到,當年父親和叔叔爲了漁場轉型,甚至賣掉四房式組屋,于是全家在2002年就搬來漁場住。如今搬遷已成定局,全家人都很沉重和不舍,畢竟在這經營了這麽多年,有很深的感情,尤其一向親力親爲養魚的父親,最近也較沉默寡言。
“我還是照樣餵魚,若有人買我會比較開心,至少精心培育的魚有人接手。我們計劃營業至本周日(17日),之後就專心清理垃圾,暫時不考慮找新地段再營業,結業後就搬到父親買到的預購組屋,展開新的生活。”
賣不出 捐學校
准備把賣不出的魚捐給學校。
王啓業表示,一些魚已賣給了水族館,目前漁場還剩不到1000條魚,若賣不出去,將捐給學校。
“只要有魚塘或魚缸,校方都可以來找我們領養,這也能幫我們解決一部分問題,主要是讓這些魚有個落腳處。”
發燒友歎可惜
觀賞魚發燒友歎可惜,表示這樣規模的漁場本地已少見。
記者昨日走訪漁場時,顧客對漁場結業紛表不舍。其中邱女士(48歲,自雇人士)說:“我得知漁場結業展開大促銷,就特地來買幾條小魚,還考慮把魚運至國外的住所,這麽大的漁場結業真的很可惜”。
王先生(65歲,退休)也表示,他來該漁場買過好幾次魚,這種規模的漁場在本地並不多見,因此趕在結業前再買一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