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巴西立第3農道的OTF漁場,由王啓業(42歲)的父親和叔叔在1993年創辦,起初養殖孔雀魚,隨後因孔雀魚市場走下坡,而改養龍魚和魔鬼魚。
王啓業指出,漁場養殖的是黑白相間的“黑鑽石”魔鬼魚,母魔鬼魚原價2萬元一條,而原價5000元的公魚現在賣1000元。另外,漁場養殖的多種龍魚市價都是上千元以上,目前僅以100到300元出售,王啓業指目前的價格是原價的10%。其他魚也廉價賣,當作“領養費”。
王啓業也透露,他們月底交地時,必須確保能移動的物品都被清除,而這次清倉的大部分收入也會用來請垃圾車。
“我們這幾年也申請搬遷至新地點,但礙于疫情和場地太小,無法盈利,有的還位于工業區,也不適合養殖龍魚和魔鬼魚。”
從小在漁場幫忙的王啓業長大後從父輩手中接棒,負責漁場的銷售和運營。他受訪時表示,漁場占地2.4公頃,租約在2012年到期後,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新地點,因此不斷和當局協商延期,直到政府要回收土地,他們也只好在本月底結業。
他表示,若向外國出口魚還得承擔運送費和魚死亡的風險,因此只好在本地賣。“養大一條魚要五到七年,我們一年的水電費和租金差不多近20萬,現在便宜賣,肯定損失慘重。”
他也指出,漁場除了龍魚和魔鬼魚外,還有幾百種觀賞魚,爲了盡快給這近4000條魚找到新主人,他們進行大促銷。
經營近30年的觀賞魚養殖場因租約到期,加上找不到合適新地點,將于來臨星期天(7月17日)結業、本月底遷走,漁場把近4000條魚降價出售,當中2萬元的魔鬼魚僅賣2500元。
完整報道,請翻閱2022年7月15日的《新明日報》。
另外,由于沒有在規定的6月底搬離,他們也接到當局來信,勒令他們必須在本月28日搬走,否則將面對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