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西醫診所,也有患者選擇到中醫義診所看診。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中醫義診所主任吳名群說,前去看診的人數從7月開始有所增加,其中10%是新患者。
2020年2月冠病疫情暴發後,政府啓動1000多家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簡稱PHPC),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本地居民,到計劃下的這些診所看診,只須付10元;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則是5元。從7月1日起,這類患者到公共衛生防範診所和綜合診療所看病,不再享有津貼。
居士林林長陳立發說:“疫情持續和通貨膨脹給公衆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受病痛困擾時更是雪上加霜。”他預計義診需求接下來會持續增加,而診所將通過培訓醫師和優化流程等,提高看診效率。
流動中醫診所 較年輕求診者增加
天富宮旗下的慈善機構同樣注意到公衆對義診服務的需求,去年在東海岸區推出流動中醫診所。
“中醫和西醫各有優勢,而類似的中醫義診服務爲需要幫助的患者提供多一種選擇。”
不過,通過社保援助計劃(CHAS)的公衆,在看診時仍享有相應的津貼。本地也有不同機構提供額外的補貼,以減輕患者看病的經濟負擔。
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從7月1日起不再享有看診津貼,不少人因此轉向收費較低的中西醫社區或義診服務。有受訪機構說,由于生活費上漲和“長期冠病”症狀兩大因素,預計公衆接下來對義診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鄭夕梅(47歲,家庭主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今年3月染上冠病時,選擇到西醫診所看病。“病發時,我的喉嚨很痛,也一直咳嗽,想說看西醫更快見效。西醫的費用通常會比較高,但因爲之前有10元的津貼,那時看診和拿藥就比較負擔得起。”
根據衛生部指導方針,居士林旗下的中醫義診所會把疑似感染冠病的患者轉介到公共衛生防範診所。但吳名群說,很多患者希望通過中醫調理,改善種種“長期冠病”的症狀,包括氣喘、心悸、腦霧、耳鳴等。
負責人黃品捷說,公衆對流動診所的反應踴躍,每天約20個名額幾乎都爆滿。患者雖多數爲年長人士,但他注意到較年輕的求診者也增加了,也有印度族和馬來族患者前去求診。
居士林的兩所義診所位于金炎路和後港茨園,另有一輛流動車在全島多處服務。患者只須支付6元就能看診及針灸或拿藥。通過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關懷計劃的公衆,則無須支付任何費用。
非盈利慈善醫療組織善達社區保健機構(SATA CommHealth)就爲建國一代、立國一代,以及持有藍色和橙色CHAS卡的公衆提供10%的額外津貼。善達醫療主任格倫醫生(Dr Cheryl Glenn)說,7月首個星期內看診的患者,相比6月每周的人數增加20%。
通過CHAS看診享有津貼 不同機構也提供額外補貼
鄭夕梅在康複後,因擔心冠病對肺部的影響,決定去看中醫調理。她平常在碧山住家附近的私人中醫診所看診,近日打算轉到義診診所,預計可節省超過80%的費用。